首页
>今日武威>武威要闻
科技引领产业兴
——我市推进“八大产业”系列报道之四
科技引领产业兴
——我市推进“八大产业”系列报道之四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张尚梅等 发布日期: 2019-01-04 08:14 浏览次数:

    2018年11月13日上午,一架飞机缓缓降落在兰州中川机场。飞机上的“乘客”是1500只澳大利亚纯种肉用种羊,飞机从澳大利亚墨尔本机场起飞,经过12个小时飞行,漂洋过海抵达兰州。这批种羊是古浪县为改良肉羊品种、夯实群众产业基础、加快全县脱贫攻坚进程,从澳大利亚引进的优质肉羊品种。
    去年以来,我市以农业科技为先导,大力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为农业结构调整、质量效益提升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过45天隔离检疫后,1500只澳大利亚纯种肉用种羊“落户”古浪,对改进古浪肉羊品种意义重大。
    此次种羊进口招标单位——北京雄特牧业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经理王思聪说:“这是近两年国内最大规模从澳大利亚引进种羊,杜泊、澳洲白等优质种羊具有生长快、体型大、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的特点,是世界公认用于终端杂交的优良品种。”
    “长期以来,肉羊品种老化、品牌效益不明显等瓶颈制约着全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古浪县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高富璘说,新品种羊的引进不但能够夯实群众脱贫产业根基,还对古浪县肉羊品种改良和品牌培育具有深远意义。
    天祝县黑马圈河村村民李忠海养的白牦牛,从30头发展到150多头,也得益于县上建立核心群,对白牦牛进行换血、保种的新技术改良。现在李忠海的150多头牛,一年能生三四十头小牛,一年能收入20万元左右。
    2017年以来,我市引进示范“四新”技术,按照特色农产品生产要求,以日光温室为重点,在贫困片区引进番茄、辣椒、茄子等瓜菜新品种45个,示范推广8个。以菜、薯、药等扶贫产业为重点,在古浪县黄花滩五道沟开展微生物菌肥引进试验、HBF微生物平衡试验等12项,在黄羊川镇大南冲村和黑松驿镇黑松驿村开展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试验研究8项。

 


    一座座钢架大棚林立田间,一栋栋日光温室银光闪闪,一个个农业示范园拔地而起……寒冬时节的武威大地,处处可见现代农业的影子。
    走进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魏英红的蔬菜大棚里,温度计显示19摄氏度。温棚里的西红柿,都是在有机基质槽内种植出来的。
    把荒漠戈壁与有机基质栽培、设施种植、高效节水等先进技术组合起来,建成非耕地设施农业,被称作戈壁农业。
    “在戈壁农业示范点加强土壤改良、熟化、培肥工作,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氮肥施用量等措施,修复、提升土壤肥力,实现可持续增产。同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深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提高蔬菜产品品质。”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王成兰告诉记者。
    “靠天吃饭”是以前古浪县农民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如今,古浪县已发展0.8万亩戈壁农业,努力探索“靠技术吃饭”的农业技术发展模式。
    戈壁农业是我省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创举。我市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戈壁农业发展,将寸草不生的戈壁滩改造成了老百姓的“菜篮子”。
    不仅仅是戈壁农业,现代农业科技还促进了我市设施农牧业规模发展、提质增效。
    这个冬天,凉州区下双镇河水村村民李忠诚,不用再为西红柿害虫防治而头疼,因为他的棚里用上了天敌防治技术,一张小卡片解决了所有烦恼。
    李忠诚还在棚里安装了监控、智能化卷帘机、水肥一体化机等自动化设备,现在,他只需在办公室里打开电脑,或者通过墙上的显示大屏,即可掌握温棚内每日光照强度的实时变化。
    装上一个小小传感器,大棚里的蔬菜就会说话了,湿度低了,温度高了,缺氮、磷、钾了;无论你身在何处,点击鼠标或者手机,千里之外的大棚就能自动给瓜果蔬菜浇水、施肥;刷一下二维码,蔬菜水果从大棚到餐桌的“前世今生”全知道……
    我市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开展新技术新材料试验59项,集成推广34项;引试新品种236个,示范推广46个,农作物和畜禽品种优良率居全省前列。同时,加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配合建成武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凉州区国家级、民勤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申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6个、特色优势示范基地72个。

 


    初冬的武威,天朗气清。市产业扶贫“3+N”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已进行到第127期,然而群众的热情依旧高涨。
    “温湿度控制不当,施肥不当,化肥、农药质量缺乏保障。”服务组在走访中给出三个诊断结果,并以通俗易懂、手把手的方式进行了现场指导,解决了农户燃眉之急。
    “‘3’是指安排种植类技术人员1人、养殖类技术人员1人、综合服务类人员1人组成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N’是指服务小组开展全方位、多轮次的巡回技术服务。”市农牧局干部王金莲向记者介绍。
    “村里谁家瓜菜有点大事小情,一个电话,农技推广站和‘3+N’农业技术巡回服务组的技术员马上到,农技站就像建在大棚边上似的。”古浪县西靖镇为民新村社区农户姚文玉说。
    我市出台《武威市产业扶贫“3+N”农业技术巡回服务方案》,对全市201个未退出验收贫困村开展到村、到户、到产业精准服务,实现技术巡回服务全覆盖。至2018年11月底,16个组服务121次,报送信息76条,采用发布52条。
    我市深入开展产业扶贫指导服务,通过建立试验示范点、开展延伸指导服务等方式,对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八大产业扎实开展包点包片服务。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强化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质量、品牌、诚信意识,全市种植业领域累计培训人员27.7万人次。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试点,建立农民培训基地42个,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50名,累计达到6952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