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武威>武威要闻
兴产业 助民富
——武威鑫顶牛生态农牧有限公司长城母牛繁育基地见闻
兴产业 助民富
——武威鑫顶牛生态农牧有限公司长城母牛繁育基地见闻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杨鹏元 发布日期: 2019-04-13 08:39 浏览次数:

工人给牛添加饲料
  春日,记者来到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凉州区长城镇长瑞村,村里许多农户的大门都上了锁,一打听,原来他们都是去附近的养殖场上班了。
  长瑞村是个扶贫搬迁移民村,村民都是从贫困山区搬迁而来。
  沿着一条笔直的沙漠公路驱车前行,两旁是新栽植的一行行树木。走到路的尽头,一个大型的现代化养殖场呈现在眼前,这便是武威鑫顶牛生态农牧有限公司长城母牛繁育基地。
  经过严格消毒后,记者进入场区,规模宏大的场区、宽敞平坦的道路、整齐排列的牛舍、现代化的养殖设施,目之所及无不透露出现代生态牧业的魅力。在一栋全封闭式圈舍内,凉州区振庭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振庭和工人们正在忙碌,清扫牛舍、配制草料、消毒防疫、分舍隔离,所有工作都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合作社是去年与公司一起成立的,目前存栏繁育母牛9000多头,从去年7月份引进母牛至今,已经出栏牛犊6000多头。” 杨振庭说,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从母牛引进、饲料配比、技术服务到牛犊出栏销售,都由公司一揽子负责,合作社只管组织社员按规程养好牛、算好账、收好钱。
  “武威鑫顶牛生态农牧有限公司2018年5月成立,公司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发展养殖产业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基地负责人高立平向记者介绍,去年7月,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在长城镇移民点长富村、长瑞村流转养殖棚462座,经过改造后,建成占地960亩的万头母牛繁育基地,首批引进母牛9000多头,并通过振庭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400多户农民入园养殖。
  2018年7月,鑫顶牛生态农牧有限公司与凉州区华丰扶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带贫发展模式,支持长城镇长富村、长瑞村养殖产业发展。双方签订合同约定,由华丰公司整合资金,以每户3万元的标准给予鑫顶牛公司产业扶持,其中1万元用于养殖区配套设施改造,2万元用于为农户配股分红,鑫顶牛公司以10%的标准每年向农户支付入股资金分红。另外,鑫顶牛公司以每座棚1000元标准,每年向462户农户支付棚舍流转费46.2万元。
  “这种运营模式,是凉州区为助力长城镇移民群众脱贫增收而量身定制的一个以产业带贫致富新模式。”杨振庭介绍,借助鑫顶牛公司的资金融合、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组织管理、网络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委托村集体合作社统一管理,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增收。
  今年53岁的杨恒孝,原是凉州区张义镇干沟口村人,2016年,他和全村村民整体搬迁到长瑞村。为了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政府帮助每户移民群众搭建一座养殖暖棚。杨恒孝家里4口人,两个女儿出嫁后,就剩下他和老伴了。如今,杨恒孝的养殖暖棚已被流转到鑫顶牛公司,他和老伴在养殖场上班挣工资,也有了一份稳定收入。他掰着指头向记者算起了收入账:“养殖暖棚一年的流转费1000元,我和老伴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收入,再加上2000元的入股分红,一年下来我们老两口收入近4万元。”
  “为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目前,鑫顶牛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已经先期向农户支付了流转费和入股资金分红。”长城镇副镇长程国山告诉记者,这种新的产业扶贫模式时间短、见效快、运行平稳,有力促进当地脱贫致富进程,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效果明显。
  “只有不断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才能让产业发展道路走得更稳,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高立平说,今年公司计划再流转改造24座棚,棚舍增加至486座,基地母牛养殖将突破1万头,带动600多户农民入园养殖,支付农民棚舍流转费48.6万元、支农资金分红13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