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武威>武威要闻
科技创新开启高质量发展“引擎”
——我市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综述
科技创新开启高质量发展“引擎”
——我市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综述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韩慧文 发布日期: 2019-05-18 08:20 浏览次数: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武威,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目前,全市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4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8家,国家级、省级、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分别达到6家、8家、11家,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37.59%,武威市成为全省首个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甘肃武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第五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优化创新环境  增强创新能力


    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重离子治癌系统在武威投入临床试验,实现了世界最大型医疗器械的国产化,成功实践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装置示范—产业化应用”的全产业链自主创新之路。我市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科技创新服务,进一步推动重离子治疗装置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努力让更多科技成果惠及人民、服务社会。
    企业创新发展关键是在实践中研发。甘肃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紧盯国内外沙产业发展趋势,坚持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并重,依托荒漠肉苁蓉、锁阳、甘草等沙生药材,红枣、枸杞等经济林果产品的产地优势,研发生产出荒漠肉苁蓉、甘草、枸杞等具有沙漠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30多种。该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石锐说:“科研项目的突破,是企业深入开发本地资源、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根本动力。公司每年把收入的5%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并根据研发目标,确保有2至3个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上市。目前,公司已取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106项,初步形成了企业内部具有独立核心技术、独立知识产权和行业技术标准的产业产品体系。”
    我市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从体制机制上保证了创新驱动战略的顺利实施。我市共建成省级工程实验室4家、联合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企业技术中心1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家、企业技术中心43家。凉州区被认定为全省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区。全市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8家,培育认定省级众创空间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众创空间1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不断加强“双创”信息平台建设,建成武威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大数据应用综合展示中心等,促进了信息互通共享,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双创”企业信息化应用成本。

 

强化科技支撑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日前,记者来到甘肃泰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看到院内种植的几亩祖师麻开着红色、粉色的小花,煞是好看。泰康制药技术中心负责人毛著鸿正在观察祖师麻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他告诉记者,野生祖师麻种子人工繁育技术已处于成熟应用阶段,在天祝县安远镇建设了60亩的祖师麻仿野生种植基地,进行采集种子和繁育。
    《武威市重离子治疗肿瘤技术临床应用》《民勤风沙危害防治与生态产业培育科技富民应用示范》等一批国家、省级科技重大项目,涵盖了现代农业、生态工业、医药卫生、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突破了一批相关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有力助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甘肃汇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仔细监测着各项数据、调控设备。“公司生产的‘那西肽’是给家畜家禽使用的新一代饲料添加剂,是现代养殖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车间主任李得山告诉记者,他参与的“那西肽新制剂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武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我市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持续加大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工作。目前,全市已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4家,获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8家。近3年,全市创新型企业共争取《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奖补资金1502万元,争取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49万元。鼓励中小微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开发。近年来,累计立项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研项目182项,获项目资金11882万元。

 

增强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记者从市农科院了解到,在市农科院原副院长、农业推广研究员万廷文的主持下,该院先后育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30多个,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吉祥1号”杂交玉米新品种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前后在全国年种植面积3000万亩以上,2013年达到4126万亩,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8%左右,成为国内育成的继“郑单958”后的全国第二大玉米新品种。
    我市积极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认定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家、科普示范基地3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备案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组织认定市级技术转移中心7家。推广转化了轻型装备全钢架日光温室、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技术、3G智能物联网温湿度管控技术等一批新成果。全市累计完成专利申请7434件,授权专利3878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1件。民勤县跻身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行列。加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力度,获认定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优势企业5家,省级、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分别达到10家、11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