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武威>武威要闻
社区警务室:“独角戏”变“大合唱”
社区警务室:“独角戏”变“大合唱”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王雁 发布日期: 2019-05-26 16:42 浏览次数:
  “我们将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做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践行者。”5月21日,凉州区公安局西关派出所武威职业学院警务室民警厉生军说。
  2018年9月开始,我市陆续设立293个警务室,社区警务成为设在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从公安机关唱“独角戏”变各方“大合唱”,治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平安方便

  5月21日,记者在凉州区公安局西关派出所武威职业学院警务室看到,两名女辅警正在与该校数名学生和一名老师了解近期校园的治安情况。“我们会尽量以轻松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交流,学生们也就会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辅警丁媛说。武威职业学院保卫处副处长王政的另一个身份是社区警务室“1+X+N”模式中“N”的一份子。他说:“我负责学校保卫工作已有多年,对校园安保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我们会配合警务室积极做好校园安保工作和法制教育。”
  中山育英学校校门外一名接孩子准备回家的家长说:“警务室每天有人值班,每天上学、放学时人流量比较大,民警、辅警都格外注意学生的安全,有事找他们很方便。”
  “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警察,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各种以前需要到派出所才能办的业务。”去年年底,凉州区公安局东关派出所发现辖区内一些老人的身份证过期了,但有个别老人出行不便又不会填写相关材料,社区民警就主动联系网格员,将门牌号摸清,上门手把手教老人填好材料,及时审核代办并送证上门。老人们都高兴地说:“没想到现在找警察办事这么方便,社区警务室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
  警务室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众、利于工作”的原则分类设立:一类为社区警务室,依托社区设立;二类为驻村警务室,在人员相对聚集、治安状况相对复杂的行政村设立;三类为行业单位警务室,如在校园、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重点单位和车站、大型集贸市场、工业园区、景区等重要场所,依托其治安保卫机构设立。 自去年9月开始,社区警务室陆续成立,按照“1+X+N”联勤机制,即由1名社区(驻村)民警、若干辅警(X)和网格员、保安员、楼院长、调解员、禁毒专干、消防员、村干部等综治力量(N)组成的社区警务室工作模式,是我市公安系统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改革的一个缩影。

扎根基层

  说起社区警务室的设立,以民警姓名命名也是其中一大亮点。为了积极推进社区警务工作,鼓励社区民警的积极性,对长期扎根基层、工作成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社区民警,根据省公安厅相关规定,可用民警的姓名命名警务室。
  凉州区公安局东关派出所陈丽娟警务室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警务室周边的群众一提及陈丽娟无不纷纷称赞:“民警陈丽娟人好,遇到问题都会及时想办法解决,还能配合社区精细地做好各项工作。”“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最美警察。”
  对群众的好评,陈丽娟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陈丽娟所说的“小事”,对于辖区的群众来说却是大事。陈丽娟警务室辖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治安防范难,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陈丽娟和警务室的同事们沉下身子、耐住性子,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
  4月,凉州区公安局韩佐派出所也在该镇头畦村建起了一个警务室。5月22日一早,记者走进紧挨村委会的警务室看到,不大的办公场所里,辅警刘文云正忙着整理资料。他告诉记者,在警务室工作就要练就一身本事:要读懂群众语言、心理,要懂得沟通,学会化解矛盾、调节纠纷,做到主动服务群众,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在农村,留守的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对于社区警务室的概念比较模糊,警务室刚建成时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后来派出所与村委会联合,在采集群众信息的同时对他们进行了宣讲,陆续地,大家有什么事都会想着到警务室来解决。”韩佐派出所所长赵学斌说。
  近日,古浪县公安局在黄花滩镇举行张永丰警务室揭牌仪式,这是我市第8个以民警姓名命名的社区警务室。

多元融合

  警务室建成后,社区(驻村)民警立足辖区,严格履行“矛盾纠纷零上交、风险隐患零容忍、为民服务零距离”的工作职责,积极会同辖区司法、民政、社区、村委会等部门以及治安户长、楼院长、网格长、自发参与的党员、群众,形成了社会治理工作网格化共建机制,为辖区维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支撑。
  社区民警积极发动和依靠群众采集治安要素、掌握社情动态,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少发案、少伤痛、少损失”,确保了辖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真正把公安机关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将群众需求解决在家门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将平安社区实现在家门口。
  凉州区韩佐镇头畦村支部书记刘得成担任着治安户长一职。警务治安户长是由所辖派出所聘请辖区内声望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村支部书记(社区书记)或村长兼任,履行“传声”、“报信”、“带路”、“劝和”等职能,充分发挥在“情报信息收集”、“矛盾纠纷化解”、“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破解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严格按照关于建立警务治安户长制的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进、快节奏落实,统筹各方力量,全面推行警务治安户长制,切实把公安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村组,群防群治基础管控能力明显提升。至4月,全市城区社区和农村行政村已达到警务治安户长全覆盖,共有警务治安户长1200余名。目前,自然村警务治安户长也在陆续覆盖,计划在本月底达到全覆盖。
  民警厉生军说:“深入社区、多方联动让民警‘嗅觉’更加灵敏。哪里有了新动态,新增流动人口信息都能及时掌握。各警务室因地制宜,有效调节各种纠纷,通过学习枫桥经验的形式,有问题就地解决,不仅控制在早、处置在小,还减轻了110接处警的压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