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基层行
安远之变
——脱贫攻坚天祝行系列报道之六
安远之变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甘曜毓 韩晓蓓 发布日期: 2020-10-10 08:15 浏览次数:

安远变了!总能听到当地人这样感叹。

的确,昔日靠天吃饭的山沟沟,变成产业遍布的“金窝铺”;贫瘠土地“长出”特色产业“金疙瘩”……

近年来,天祝县安远镇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多元富民特色产业,交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2014年至2019年累计脱贫699户284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30.3%下降至2019年底的0.38%。

一个靠传统农业土窝窝里刨食吃的小山村如何摘掉了穷帽?安远镇给出了亮眼答案:脱贫就要闯新路,要发展高效产业,贫困户才有了脱贫致富底气。

“过去,祖祖辈辈种完青稞种洋芋、洋芋种完种青稞,想脱贫,就得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可种植其它作物,大伙儿心里没底。”安远镇柳树沟村村民卫俊财坦言。

除了种青稞,安远镇每年再无出路?专家把脉开方,安远镇交通便利、灌溉条件好,适宜发展高原夏菜产业。

打造多元产业,一个个长短结合的项目精准落地,老百姓的顾虑逐渐打消了。“这个路子,攒劲得很!”村民们积极参与,合力打造特色安远。

在安远镇,大多数村子人均土地少、产业单一,如何找准脱贫产业?因村制宜,发展高效产业。今年以来,安远镇积极引导贫困户种植高原夏菜、藜麦、中药材,大力发展牛羊养殖,力促贫困群众依托产业脱贫增收。

在安远村,有个致富能人,他叫牟永成。从2012年开始,他瞄准国家珍稀畜种天祝白牦牛,进行白牦牛规模化育肥。

用活扶贫资金,“一洼水”也能变成“一眼泉”。牟永成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到户产业资金入股、雇佣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方式,带动当地16户贫困户脱贫。养了十几年牦牛的牟永成,又看到了另一个“商机”,抓住政策支持,流转承包了700亩地种植藜麦。

有牟永成这样的能人带动,最大的收益者是当地贫困群众。从藜麦出苗后的锄草到收割,大批的贫困群众忙碌在地里,成了能人大户的雇工。牟永成今年仅用工工资开支就达10万元左右。“能干事、敢干事,还是国家政策好。”牟永成告诉记者,当地农户种植的藜麦,全部都有农业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今后,他还会探索种养结合的方式,争取合作社收益最大化,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奔小康。

能人带动显效应,随着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安远镇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到了致富的行列中。

“过去啥都不敢干,如今啥都想干。”安远村村民胡岳说。曾经的他,种着10多亩地的青稞,1年收入1000元左右,一家人只能混个温饱。

“现在你一年收入怎样?”记者问道。

“光是在种植夏菜的合作社打工,月收入就有3000元。”胡岳想不到,靠着特色产业,他1个月就挣过去3年的收入。让记者更想不到的是,在当地,部分种植高原夏菜的村子,亩均竟然达到了10000元。

“现在趁着打工,跟着农技员们学技术,学好了就去种夏菜。”胡岳说,“种了半辈子地,只要肯下功夫,我也能种出‘万元田’。”

如今,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安远镇势如破竹,全镇特色种植业面积达2.96万亩,完成2个白牦牛养殖育肥示范点提质增效,组建白牦牛核心群2群、选育群35群,扶持岔口驿马保种选育群2群,引导注册家庭农场150家,全镇大小畜存栏达4.5万头(只),增长9.7%……一个个贫困村有了脱贫致富底气。

2019年,安远镇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59元。高原夏菜、藜麦、油菜……哪个效益好种哪个, 特色产业在安远镇拔节生长,摘掉了一户户贫困户的“穷帽子”,拔掉了一个个贫困村的“穷根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