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基层行
唱响新时代产业扶贫的奋斗之歌
——“担使命聚同心促巨变”市直部门落实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专责工作综述
唱响新时代产业扶贫的奋斗之歌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甘曜毓 高德强 发布日期: 2020-12-16 08:25 浏览次数:

去年,我市33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古浪县、天祝县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中,武威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坚持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的产业扶贫开发思路,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

近日,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日光温室产业园区,积雪还未融化,村民周统贵合着脚下的咯吱声,唱起了自己编词的古浪小调:“柏油马路亮堂堂,两旁小院和楼房,日光温室种上了,幸福日子过上了。”

过去,周统贵住在古浪县南部山区横梁乡的上条子沟村。困在深山,靠天吃饭,全村人种着撒一把种子听天由命的“懒汉田”,亩均收入只有三四百块钱。搬下山后,周统贵承包了4座日光温室,3座种辣椒,1座种西红柿。最近,辣椒价格看涨,周统贵家的日光温室收入能够达到8万元左右。“没想到,日光温室的效益这么好,这比过去种地收入高了很多。”周统贵说。

思路清晰,亮点频出,成绩斐然。2013年以来,全市依靠种养产业和“劳务+种养产业”累计减贫27.42万人,猪、羊、鸡存栏及设施蔬菜产量、食用菌产量均位居全省第1位,牛存栏位居全省第2位。2020年,我市贫困地区种植蔬菜、马铃薯、藜麦等特色作物达50万亩。

“产业扶贫是保证扶贫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的产业结出了一串串硕果。”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杨青山说:“虽然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但今年的工作不能放松。我们一边抓巩固,一边部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途径。然而,现代农业技术要求高、规范标准多,转变山区群众“单打独斗”“靠天吃饭”的落后生产方式,成为我市产业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围绕产业,推动配套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聚集发展,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作用,扶老百姓‘上马’。”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曹文涛表示,经过长期发展,我市已实现每项特色主导产业有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有力支撑,也有合作社和群众深度参与。如今,我市2.78万户贫困户从“二牛抬杠”转变为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抱团”发展,真正融入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

2015年6月,甘肃普康现代农业产业化集团有限公司在凉州区永丰镇投资建设普康田园综合体产业示范园项目。短短几年时间,标准化养殖基地、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生态餐饮四合院、特色小吃街、七彩花田等项目相继建成投运,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昔日荒滩地上焕发勃勃生机,一派繁荣景象。

普康集团以畜禽养殖产业为载体,以精准脱贫为目标,以市场主体为依托,通过示范带动,建立“基地+中心+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扶贫模式,支持贫困户通过湖羊养殖实现精准脱贫,有效推动企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

“建档立卡贫困户以5户为一个单位成立一个合作社,每个合作社按500只基础母羊、15只公羊配置。”公司经理杨清对记者说,每个合作社发展初期,公司入股80万元,贫困户自筹入股20万元,每个合作社配置资金100万元。同时,公司制定饲喂标准,并为合作社供应饲草料,结合当地贫困农民实际情况,提供相应技术,带动农户大力发展羊产业,从而实现增收致富。

产出来,带出来,还要走得稳。我市政策兜底,让老百姓吃上“定心丸”,放开手脚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行稳致远。我市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保险保障,免除后顾之忧。仅在今年,参保农户达到9.49万户,其中贫困户5.58万户,累计理赔0.9亿元。

疫情防控期间,我市把农产品流通销售作为重点工作,除主动对接大型商超销售武威本地农产品、采取动员社会力量购买外,还依托4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实现网上销售7.8亿元,完成消费扶贫5130万元。畅通的电商扶贫渠道让特色产业的累累硕果喜上“云”端。

如今,越来越多的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在我市遍地开花,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小到镇村,围绕产业延链补链,牛羊鸡菜果菌薯药等特色种养业结出硕果;大到产业基地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围绕三产融合,带贫企业“强筋壮骨”,带贫能力提档升级,武威大地演绎了一曲新时代产业扶贫的奋斗之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