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广开就业门路 创新服务模式
——我市2020年就业创业工作综述
广开就业门路 创新服务模式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魏希国 许德忠 发布日期: 2020-12-21 08:32 浏览次数:

武威市2020年助推项目企业高质量发展专场招聘会现场。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许多地方因为封城,一些企业被迫停产,务工人员出不去,就业没岗位,收入没来源。就业,成为保障基本民生、实现脱贫摘帽的关键举措。

面对就业压力十分严峻的形势,我市人社、就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疫情期间稳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好于预期。



“你好,是市人社局吗?听说你们为去新疆务工的人员统一购票,能不能给我报个名?”今年3月15日凉州区一名准备外出务工群众给市人社局就业培训科打来电话。

全省疫情防控由一级响应降为三级响应后,外出务工人员开始大规模集中出行,但新疆等地出行的车票却一票难求。为了解决我市务工人员购票难题,人社部门主动出击,大力宣传我市“无疫情绿色城市”的优势,积极主动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客运部、新疆武威商会负责同志对接,就我市农民工外出务工运送事宜进行沟通洽谈。人社、交通、卫健、扶贫、工会、团委、妇联等多部门联动发力,紧盯防疫、出行“两个安全”,采取“一对一、人盯人”就业帮扶措施,通过包专机1架、专列6列、专车86辆、车厢13节,“点对点”运送农民工返岗7283人,有力地支持了务工输转,实现了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的方向就在哪里。疫情期间,不见面的招聘活动是有效的就业服务形式。我市人社部门快速搭建线上用工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网络招聘活动和“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活动。活动期间,每天在市、县区新闻媒体、互联网门户网站、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微信公众号、QQ群等20多个平台发布用工信息。编印6万多份岗位信息彩页,发放到乡镇、村组、街道、社区农户和居民家中,送岗位到户到人。全市“春风行动”发布用工信息42期,提供用工岗位35092个,10102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意向性协议,5436人与企业签约并上岗。全市参加“百日千万网络专项行动”企业226家,用工需求8545人;收到求职者投递或电话求职2215人,累计签约1098人。建立甘肃人才网武威分网,形成了全市统一、多方联动的网络招聘平台,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武威分网网站点击量位列全省第一。同时,积极开展常态化服务,组织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星期六招聘日”、“助推项目企业高质量发展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解决重点企业务工需求,帮助城乡富余劳动力务工就业,稳定就业预期。



今年年初,财政部、人社部、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通知,对进一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全力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做出安排,创业贷款助推创业的优势越发明显。

2020年,创业担保贷款担保比例由1:5调整到1:10,贷款额度个人由15万元提高到20万元,企业贷款额度由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贷款人员范围扩大到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各级人社部门积极简化放贷流程,通过银行和担保机构联合上门考察、增加工作人员等手段,缩短经办时限,提升经办效率。组织县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分管领导、贷款经办人员到临夏州学习考察创业担保贷款办理先进经验,着力提高创业担保贷款的撬动作用,助推就业创业。今年,全市新增担保基金684.97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6亿元,贷款总量比去年翻了一番。扶持创业2866人,吸纳带动就业6648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就业创业工作开展。

凉州区厚道人家主食食品加工厂负责人张文博,先后两次申请到创业担保贷款。短短4年多时间,“厚道人家”已发展成为凉州地方品牌,食品加工厂投入200多万元,带动100多人实现就业。凉州区武南镇宋府村养殖户陈雪梅,通过创业担保贷款发展肉牛养殖,2017年至2020年出栏肉牛300头,每年盈利40万元,带动周边10户村民发展养殖业,实现共同致富。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为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我市人社部门组织6户企业参加“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甘肃省选拔赛,2户企业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我市获得赛事优秀组织单位奖;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邮政储蓄银行武威市分行举办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武威市选拔赛暨武威市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和打造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累计建成市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20个(其中省级10个),孵化企业1206户,吸纳带动就业9414人;加强创业服务,及时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信息,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建成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8个;凉州区被确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今年年初,全市尚有未脱贫贫困人口101户、363名,让这些群众全部脱贫,才能真正实现全市摘帽脱贫。为了精准到户面对面帮扶就业,我市人社部门研究制定《对全市剩余贫困人口开展就业扶贫帮扶活动工作方案》,对全市未脱贫的贫困人口和存在返贫风险监测户、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户进行全覆盖式就业帮扶,全面准确掌握贫困户劳动力培训、输转等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精准帮助贫困户就业脱贫,防止已脱贫家庭返贫、致贫,我市人社部门一方面加强劳务用工信息服务,在新闻媒体、互联网门户网站广泛发布用工信息,送信息上门、送岗位到户;另一方面依托乡镇、村组劳务信息员队伍,逐人逐户上门推送就业信息,确保就业信息服务全覆盖。积极落实就业奖补政策,为3235名有组织输转的贫困劳动力发放交通补贴、生活费补贴和劳务奖补1142.58万元,为18家生产经营主体发放一次性奖补37.2万元。通过努力,全市剩余贫困人口中有输转意愿的57人全部得到输转,输转率达到100%;存在返贫风险的监测户外出输转2186人,输转率达到100%;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和新识别贫困人口输转1157人,输转率达到100%。加强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主动到天津市蓟州区对接劳务输转、人才招聘、扶贫车间扶持等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事宜。通过努力,全市输送159名建档立卡劳动力赴天津市蓟州区务工,天津市蓟州区帮扶我市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1783人,帮扶我市农民工到其他地区就业5949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扶贫车间对于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许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困难的情况,我市人社部门及时发布“致全市扶贫车间的一封信”,宣传解读经费奖补、吸纳用工奖补、税费减免、稳岗返还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扶贫车间加快复工复产、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加强扶贫车间服务对接和扶持政策协调落实,为符合条件的扶贫车间拨付运费补贴528.12万元。至5月中旬,全市154家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共吸纳就业893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111人。今年,新建海越现代农业、牧原农牧养殖、幸业养老等扶贫车间41家,吸纳就业160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34人。



广开就业门路,才能更好地促进就业。劳动力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就业机会、提升薪资待遇的有效途径。市人社局制定下发《关于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效的实施方案》,指导县区建立“岗位+劳务机构+培训+就业”的一体化培训输转机制,实行培训机构和劳务中介组织“联姻”,着力扩大培训和务工“对口率”。全面推行“培训券”式培训,把培训选择权交给贫困劳动力。以就业为导向,量身订做培训“菜单”,采取“岗位+劳务机构+培训”的方式,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积极拓宽职业技能培训方式,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开展培训。针对劳动力居住分散、集中组织培训难度大的实际,采取“培训大篷车”方式送教上门,在农民的家门口搭起锅台子、焊架子,面对面教技能;针对务农妇女实际,把手工编织培训班办到了家门口,手把手培训手套、挂件、餐纸盒等编织技艺,农村妇女在闲暇时间编织工艺品,通过附近商铺或网上售卖,增加了家庭收入;针对能脱产学习的劳动力,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利用培训机构优越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实训设备,集中办班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成效。今年,全市共发放“培训券”21768张,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16147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培训5262人。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劳动力的技能,提升了就业增收的能力和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市人社部门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通过公告、申报、审核、聘用等环节,选聘爱心理发员、道路维护员、保洁员、绿化员、水电保障员、农村养老服务员、村级就业社保协管员、乡村公共安全管理员、乡村公益设施管理员等岗位人员,从事乡村公共服务工作岗位,使那些因家庭原因走不出去、输转不了的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稳定脱贫成果。今年,市人社部门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748个,加上县区自行开发,农业农村、林草、交通、住建等部门开发的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总量达到21643个。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05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1%,输转富余劳动力40.0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7.25亿元。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8%,位列全省第三。

稳就业让武威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