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基层行
走好“绣”美之路 ——古浪县黄花滩镇扶贫车间产业园见闻
走好“绣”美之路 ——古浪县黄花滩镇扶贫车间产业园见闻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董丽俊 于芳 发布日期: 2020-05-20 08:56 浏览次数:

  时至初夏,古浪县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万物向阳,生机勃勃。
  早晨7点半,居住在生态移民小城镇的李应丰一吃过早饭,就和邻居周存花一道骑着电动车,去离家几百米外的扶贫车间上班。
  裁剪、刺绣、缝纫……在古浪县黄花滩镇扶贫车间产业园绣品车间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赶制衣物。“这批订单催得紧,咱们可得加把劲,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李应丰一边干活一边说。
  李应丰有多年的制衣经验,易地扶贫搬迁后,期盼早日过上好日子的她,带领周边妇女群众积极到扶贫产业园务工,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今年50岁的周存花,是古浪县横梁乡横梁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曾深居大山里,以种旱地为生。山里土壤贫瘠、干旱缺水,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靠天吃饭的周存花一家5口人生活难以为继。搬出深山,住进新房,是周存花一家人的期盼。去年,在古浪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周存花一家如愿乔迁新居。
  搬下了山,如何脱贫致富?扶贫车间给出了答案。
  “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自己现在也成了上班族。”搬出土窝窝,开始了新生活,周存花放下铁锹,拿起了绣针,进入扶贫车间培训了一个多月后,制衣剪裁、缝纫技巧便熟记于心,做起工来十分利索。“不用下地风吹日晒,每天正常上下班,加班还有加班费,收入好着呢。”搬下山、稳得住、能致富,机器嗡嗡响,工人笑语多,黄花滩镇扶贫车间产业园成了妇女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一针一线织未来,“绣”出美丽好日子。“有培训老师专门教技术,只要下定决心学、好好干,不愁过不上好日子。”从横梁村搬迁下来的李小林,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学习,现在已经从一名绣品“小白”成为了车间里数一数二的熟练工,说起现在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小林感慨颇多。
  就业一人,脱贫一家。2019年,古浪县黄花滩镇充分利用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对原马路滩林场内的废旧车间提升改造,配套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成了现在的扶贫车间产业园,吸纳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带动了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和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就业。
  采访中,记者还见到了返乡创业青年、古浪绿洲龙福绣服装有限公司副经理祁登龙,他正在服装制作车间内忙碌着。祁登龙曾经在北京打过工、开过厂,时刻惦记着家乡发展的他在时机成熟后,毅然带着经验和技术回到了古浪。“把公司做得更大、更好,和乡亲们一起把日子过红火,这是我奋斗的目标。” 祁登龙告诉记者,去年公司通过生产加工服装、夏凉被等物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86万元、劳务收入40多万元。目前,正在园区内新建一栋厂房,扩大生产规模,预计下半年投入生产,可再增加就业岗位80个以上,争取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致富。
  “订单多、效益好,再接再厉加油干!”祁登龙信心十足。
  贫困妇女居家就业增收致富,对于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意义重大。“有了工作,还能照顾上家里老小,日子幸福得很!”李应丰喜笑颜开地说。
  目前,黄花滩镇扶贫车间产业园已引进古浪龙福绣服装有限公司、甘肃甄程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黄花滩分公司2户中小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共吸纳劳动力14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3人。扶贫车间的机器转起来,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就业梦”正在实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