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
共筑生态宜居绿色家园
共筑生态宜居绿色家园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董丽俊 于芳 发布日期: 2021-11-01 08:30 浏览次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林草系统各级党组织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

共筑生态宜居绿色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市林草系统各级党组织坚持学党史与悟思想融会贯通、办实事与开新局同向发力,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履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不断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增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实效,让林草生态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实现城乡国土增绿、产业提质增效、群众稳定增收、基层能力增强。

10月13日,我市4800多名干部职工在民勤县昌宁镇四方墩青梭生态公益林基地开展秋季义务压沙活动。在大家的协力配合下,一个个草方格沙障渐次铺开,向沙漠腹地延伸过去,牢牢锁住了沙丘。我市按照“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风沙”布局,紧扣国土绿化倍增及提质增效行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等林草年度重点任务,以建设生态大市、创建森林城市为目标,持续实施五大工程、推进八大行动,统筹城乡结合、全域推进,以提升质量为根本,抓示范、树样板,点、线、面相结合,按下国土绿化倍增行动“快进键”,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倍增行动。

绿意渐浓,成为城市宜居“底色”。走在我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花草树木,树荫掩映着大街小巷,游园公园景色宜人。

大街小巷应绿尽绿,城市容颜清新亮丽,这是我市将文明城市创建理念转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的直观表现。

“处处有花草树木,空气清新、城市整洁,我们的生活幸福感大幅度提高。”目睹了城市的变化,市民曹玉珍体会颇深。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城区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全面实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养护工作,坚持改造与提升、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大力推广市树市花栽植,对中心城区、小游园、公园绿地、道路两侧进行增绿、补绿,对造林密度、树种选择不合理的区域进行改造提升,全市新增人工造林37.73万亩,城市绿化66.97万平方米,实现国土绿化倍增目标。以通道沿线、镇区、村庄、产业园区、景区景点为重点,对缺株断带、林相残破、病虫危害的林带、林网等进行提升改造、更新换代,大力推广优良乡土树种,调整优化林种树种草种结构,补足乡村绿化短板,提升通道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推进村镇绿化上台阶、产业园区绿化上档次、景区绿化有品质,完成镇区绿化36个、农村村庄绿化149个,创建森林乡村12个,建设乡村森林小游园18个、公共休闲绿地622处,完成绿洲防护林提升改造0.98万亩,城区绿化成效明显,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生态品质,增强了市民绿色获得感。

依托丰富的沙生植物资源,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我市积极创新沙漠开发利用模式,大力发展以梭梭接种肉苁蓉为重点的沙产业,至目前,建成梭梭接种肉苁蓉基地8.16万亩,发展以枸杞、甘草等为主的沙生药用植物10多万亩,打造了10个市级经济林产业示范园,落实市级扶持资金30万元,对每个市级示范园给予3万元的肥料、农药、新材料等物资扶持,为经济林提质增效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群众的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林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元生告诉记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林草系统以问题为导向,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组建2支共10人的经济林技术服务队,深入凉州区西营、古城,古浪县海子滩等乡镇常态化开展技术服务,指导果农落实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控、土水肥管理等管护措施,累计开展技术培训示范820场次,培训3.6万人次,完成经济林提质增效22.36万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