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
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我市深入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张志华 发布日期: 2021-11-16 08:33 浏览次数:

武威是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生态环境脆弱。全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打基础、立长远、惠民生的工作。

五年来特别是市委四届四次全会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弘扬新时代武威精神,扎实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生态大市,生态环境保护大见成效。

——大规模防沙治沙和绿地倍增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累计投入16.6亿元,完成压沙164.4万亩、人工造林230万亩,均为前五年的2倍,森林覆盖率达到19.01%。武威被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被命名为甘肃首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石羊河创建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示范河湖。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150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垃圾、污水处理等环保短板逐步补齐,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国家节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用水总量由“十二五”末的15.81亿立方米减少到14.2亿立方米,青土湖水域面积扩大到26.7平方公里、旱区湿地面积达到106平方公里。

践行绿色发展,感受绿色蝶变。如今,在武威大地上,祁连山麓层峦叠翠,石羊河畔碧波荡漾,荒漠沙坡绿意浓浓,绿地园林美丽舒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绿色已成为武威最美的底色……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视察调研“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情况,对八步沙林场防沙治沙工作和“六老汉”治沙群体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八步沙人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把治沙造林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创新模式,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和植树造林,统筹推动特色产业、生态旅游发展,探索出了“以农促林,以副养林,以林治沙”的综合发展新路子,实现了“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之变、产业经济之变。

可以说,“沙海绿洲”八步沙是我国西北防治荒漠化历史的一个样本。如今,站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瞭望塔上,目之所及沃野茵茵、野花遍地,昔日的荒漠变成了绿洲。

面对“沙势”逼人的形势,武威人民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成千上万人到沙漠治沙,是武威市一直以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年春秋季,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防沙治沙,用实际行动捍卫“绿色家园”。

近五年来,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大力推广“八步沙”治沙经验和“草沙障+沙生苗木”技术,科学防沙治沙,全力打造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2016年以来,完成治沙造林164.4万亩,年均完成27.4万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75万亩。通过持续治理,沙化土地明显减少,植被盖度明显提高,全市荒漠化、沙漠化呈现出面积减少、危害程度降低的“双减双降”态势,风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武威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考核。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风沙”布局,着力实施五大工程,扎实推进八大行动,国土绿化倍增行动取得显著成效。至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9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9.01%。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古浪县黑松驿镇、天祝县天堂镇2个“省级森林小镇”获省上批复,11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绿色在延伸,希望在升腾。如今,在武威大地上,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画卷显得愈发灵秀生动、生机勃勃。


建立健全林地管理长效机制


现在,走进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祝县境内,无论是石门沟、阿沿沟,还是扎马河、半阳河一带的矿渣区,或是炭山岭镇千马龙、大滩煤矿等地,曾经满目疮痍的“伤疤”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坡坡生机勃勃的山草、一片片孕育希望的林地。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祁连山生态保护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牢生态环保问题整改政治责任,强化调度管理,实行“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班人马”工作机制,做到“六个严格”,坚持眼见为实、手触为真,持续开展整改成效“回头看”,加大环境违法行为及信访举报问题查处力度,推动各类整改问题清零见底、不反弹。祁连山武威段150个生态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并通过省级复核,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通过国家林草局评估验收。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将全市12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7个,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

与此同时,我市还严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高度重视草原保护和利用,全面加强草原资源监管,持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深入贯彻落实“五禁”决定,草原植物群落结构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草原生态环境有效改善。2016年以来,建成草原围栏285.66万亩,退化草原补播改良105.62万亩,人工饲草地25.51万亩,毒害草治理8.9万亩,黑土滩治理4万亩。落实草原禁牧面积2170.79万亩,草畜平衡面积427.11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42.92%。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及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林地管理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林(草)地内建设、采矿、采伐等行为的巡查检查,开展以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的“绿剑”“雷霆”“绿盾”“卫片执法”“森林督查”“打击毁林专项行动”等涉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科学划定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区,严格落实监管措施。长期坚持不懈地抓林政案件查处,林政案件发案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着力落实政府和部门“双线四级”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制,未发生过重大森林草原火灾。


积极创建国家节水行动示范市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市人均占有水资源约700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的1/2、全国人均的1/3,是全国最缺水的地方。

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制约武威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和关键因素。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率先制定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建立与水资源相适应的区域空间和产业布局,深入实施国家节水“六大行动”,引进推广高科技节水技术,以水权改革为杠杆,启动水权确权,建立水总量控制体系,用水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行业、各地块,将工农业用水总量指标细化到各用水户,激发节水主体主动性,撬动全社会节水潜力,促进深度节水、极限节水,积极创建国家节水行动示范市,建设节水型社会。

同时,把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围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等主要任务,压紧压实各级责任,综合施策、精准施策,河湖治理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在此基础上,我市成立河湖长制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负责制,多举措努力把石羊河建设成为造福武威人民的幸福河,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通过水利部验收,河长制工作顺利通过水利部、生态环境部总结评估。

当前,青土湖重现碧波、红崖山尽显绿意,阔别近半个世纪的水鸟群又飞回来了……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初秋的武威,微风拂过,草木馥郁、花香扑鼻。走在海藏湿地公园的木栈道上,百鸟啁啾、水草轻摇,景色美不胜收。

很多人都还记得这里原来的样子:垃圾成堆、污水满地。就是在这样一块脏乱差的地方,如今建成了一座游人如织的湿地公园。

海藏湿地公园的变化,只是武威生态环境转变的一个缩影。

“这两年绿化做得特别好,马路边绿树成荫,绿化带里的花卉五颜六色。湿地公园里,小桥流水,百花争艳,来这里走走,心情舒畅。”家住武威新城区的李阿姨说起身边的变化,幸福感油然而生。

逐绿而行的路上,我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构建自然和谐、功能完善、融合发展的生态宜居城乡体系为切入点,勠力同心,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认真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持续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面推行煤改气、煤改电、改炕、改灶和清洁煤替代工程,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湖长制体系,着力开展煤炭市场、医疗废弃物、污水处理及涉水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影响环境质量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特别是我市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在集中整治陈年垃圾的同时,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清运处理机制,集中整治铁路、公路沿线及重点集镇垃圾问题,全面清理城乡陈年垃圾,全域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

“现在能明显感觉到城区环境卫生越来越干净,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了。”这是当前武威市广大市民的共同心声。

从五大工程到八项行动,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到扎实有效落实河湖长制,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

如今,漫步城乡,处处见绿,绿色正在武威大地的每个角落延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得到了充分彰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