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弘扬凉州文化 传承丝路精神
天祝:让文物“活”起来
天祝:让文物“活”起来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尚禾 蔡泽成 发布日期: 2021-02-21 08:22 浏览次数:

从抖音快手到直播吸粉,从线下展览到互动体验,从三维展示到媒体推送……一次次探索和创新,实现了博物馆游览方式的革命性升级和变革,拉近了文物与民众的距离,让博物馆变得越来越“接地气”。近年来,天祝县运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让文物彻底“活”了起来。


数字化让文物得以全新展示


2020年,天祝县博物馆对90多件珍贵馆藏文物进行了三维数字化建模,通过采集文物的几何、色彩、纹理等信息,获取了文物的高清三维模型图。

“数字建模是文物‘活’起来的关键环节。”该馆保管陈列部负责人刘德春告诉记者,有了三维模型图,文物信息可以永久留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陈列展示和利用文物,使文物以不同方式走进大众。

在博物馆二楼大厅,吸人眼球的数字多宝阁便是三维建模的延伸产物之一。该馆将文物“搬进”数字多宝阁,让观众通过大屏直观地鉴赏文物。“我好像‘拿’着文物一样,特别有‘触摸感’。”观众不禁感叹。

天祝县博物馆在数字建模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文物类益智游戏,观众在馆内参观的同时可以玩文物拼图、文物换装等游戏。“拼装”文物带来的全新体验,让观众享受到了“展览参观+互动游戏”的双重收获,也趣味性地了解了文物的制作工艺、内部构造等。该馆还在微信公众号平台设立“馆藏精品欣赏”栏目,定期将精美文物的实景照片、大小尺寸、历史背景、作用意义等进行全方位推送介绍,使民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参观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新媒体让文物走进寻常百姓家


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让民众宅在家里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线上模式成了天祝文博人的探索。

2020年3月,天祝县博物馆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巨流量池,开通“文博天祝”抖音号和快手号,自此文物与新媒体“牵手”合作的大幕正式拉开。

为了让内容设置更走心、知识普及更入心,该馆对每一期发布的作品都精心设计制作,作品内容除了文物知识讲解、历史文化解读、民族风情展示外,还加入了民俗文化、自然风光、传统佳节由来等知识。丰富多彩的视频加上网络直播,揭开了文物的神秘面纱,也让博物馆的各种文化资源飞到了寻常百姓家,“文博天祝”抖音和快手迅速窜红。至2020年底,天祝博物馆共发布抖音和快手视频280多期,吸粉人数2.6万多人,点赞量60多万人次,累计播放量达到3500多万人次。


社教活动让文物资源发挥作用


2020年8月以来,一个个小小讲解员在天祝县博物馆讲解的视频在网上频频传播,这些中小学生讲解员不仅对馆藏文物了然于胸,而且对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掌握全面,人们纷纷点赞。

2020年7月,天祝县博物馆举办了“第一届红领巾小小讲解员”培训班,33名学生考核合格,闲暇时间便来博物馆作讲解。

小小讲解员只是天祝县博物馆利用文物资源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取得的成效之一。文物承载着历史,记录着文明,馆藏文物的多少固然是衡量一个博物馆“家底”的标尺,但如何用好这些“家底”也是考评博物馆的一把标尺,只有真正发挥作用,文物才算“活”了起来。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天祝县博物馆持续开展文物知识讲座进课堂、“最炫民族风”“藏乡博文课堂”等社教活动,文博人员定期深入各校开展“弘扬民族精神 让长城文化亮起来”等课堂教学,同时将学生“请”进博物馆,挖掘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并通过T台走秀、情景扮演、动手实践等方式,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