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次,一次一生。
2月25日,天祝县委书记李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后这样解读获奖感受:“我深深地懂得,这份荣誉是天祝23万各族干部群众共同进取创造的佳绩、共同奋斗取得的硕果!”
脱贫摘帽,是写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定“三区三州”、省定“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县——这曾是属于天祝县的贫困标签。
2018年11月,在脱贫攻坚攻城拔寨的关键时刻,李鹏被组织任命为天祝县委书记,担起了带领全县23万各族群众摆脱贫困的历史重任。
他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他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与天祝贫困实际紧密结合;他精心谋划完善抓落实的组织体系,细化实化方法措施;他在“开药方”上深入思考、在“拔穷根”上下大苦功、在“补短板”上出招支招。
通过不懈努力,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33.8%下降至零,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20年2月28日,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天祝藏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个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
“十个体系”织密责任网络
多少个乡镇乱石如麻,石头与石头缝隙里,除了泥巴,还夹杂着苍凉与无奈。脱贫攻坚已到紧要关头,把19个乡镇跑一遍,面对面落实工作,成为他心中坚定的信念。2019年12月16日晚,李鹏谋划第二天去东坪。
牵挂东坪的脱贫事业时日已久,4个月前,他就在贾金秀家喝茶聊教育,干净的院落、满墙的奖状和祖孙俩清贫却努力生活的样子让他难忘。
第二天凌晨6点,推开窗户望星空,空中飘落着雪花。东坪已在心中,他毅然踩着小城的星光出发,一路向东。
定规划、跑项目、办实事、解难题……两年来,仅仅在东坪、松山这样贫困任务重的乡镇,李鹏调研走访每个乡镇20多次,松山镇高达80多次。
乡镇党委每次遇到难啃的“硬骨头”时,李鹏点对点的“望闻问切”,让他们有了“主心骨”。
按照“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责任体系和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他扎根基层、对症下药,组织构建下沉一级的指挥体系、科学管用的施工体系、逐级背书的责任体系、盯户抓村的主责体系、行行达标的专责体系、联户帮村的帮扶体系、进脑入心的宣传体系、从严从实的质量体系、真抓实干的作风体系、失职追责的督导体系“十个体系”,把攻坚责任靠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干部,织密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准调度、高效协同的脱贫攻坚责任网络。
切实当好“一线总指挥”,安排县级领导干部担任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12 个专责组组长,部署开展“乡镇吹哨、部门报到”脱贫攻坚解难题专项行动,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过筛子”,切实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全面夯实了整县脱贫摘帽的基础。
“八大产业”夯基础
一处崭新的砖房里,皮肤黝黑的胡万良低头侍弄着两匹马。冬天来临,大雪纷飞。夜里,寒风一个劲地从窗眼、墙角往里钻,吹在肉皮上生疼。
这样的夜是漫长的。胡万良的心悸动了起来。“不,这不是我所要的生活”一个强烈的声音从他心底里呼出。他四处筹备资金,新建养殖场。
“现在,我家的走马都‘住’上了崭新马厩,适龄母马3匹以上的,每匹补助1000元钱。”华藏寺镇万良走马养殖场负责人胡万良说,李鹏书记调研过好多次,特别关心走马产业,为他们现场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
上任以来,李鹏从抓好岔口驿马保种选育,规划建设松山国际赛马场和岔口驿、抓喜秀龙岔口驿马体能检测中心,到反复调研修订马产业扶持政策,全力谋划打造了集马术赛事、休闲骑乘、马匹交易、文化交流于一体的马产业培育和马文化传播基地。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面对天祝县海拔高、气候冷凉、自然灾害多发的难题,他深入天祝县每一个角落,提出了“扬长避短、特色发展,体系支撑、主体集群,量化赋能、品牌提升,差别扶持、能人引领”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壮大“独一份”的白牦牛产业、毛肉兼用的高山细毛羊产业、全产业链的金鸡产业、“特别特”的岔口驿马产业、绿色有机高原夏菜产业、“错峰头”的食用菌产业、健康美丽的藜麦产业、高原净土中药材产业“八大产业”。他主导推广“订单+保单”的“两单”模式,以“订单”保销售,以“保单”抗风险,让农牧民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近年来,全县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家,吸纳入股资金1.67亿元,累计分红1300余万元,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055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1728家,全县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64万亩,重点畜禽饲养量达293万头只,为农牧民群众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天祝县成功誉名“中国高原藜麦之都”“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中国高原夏菜之乡”“中国走马之乡”,天祝白牦牛、天祝藜麦入选“甘味”知名农产品目录。
“五种办法”补短板
“孩子得病行走不方便,学校里没法念书。没想到,老师们不但给娃娃发了平板电脑,还每周来家里上课。”石门镇宽沟村村民刘永晶的爷爷刘成有说。
“送教上门,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李鹏把准教育扶贫短板弱项脉搏,有效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的生动体现。
在脱贫攻坚冲刺清零、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他紧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安全饮水、兜底保障五个方面的核心问题,全面吃透政策体系、短板弱项和验收指标,创新思路举措,推动政策落地、见到实效。
围绕教育扶贫有学上、在上学、上好学三个重点,探索推行控辍保学、送教上门两个难点问题和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助学贷款三项惠民政策“2+3”问题标准并联落实法,实行县、乡镇、村、村民行政线和教育主管部门、乡镇教育辅导站、学校、教师教育线“双线”并进,教科局党组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站、辅导站长包校、校长包教师、教师包学生“五包”齐抓的“双线五包”工作责任制,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教育。紧扣健康扶贫有地方看病、有合格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三个重点,健全健康扶贫包保工作机制,实现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技术人员、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
同时,他主导实施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程,改造农户住房4831户。健全“冻了管、有人管、能管好、群众满意”的饮水安全保障机制,有效解决了冻阻不通畅、季节性断水等问题。推行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公立机构兜底保障、幸福大院就近照护“三种模式”,“以政策‘组合拳’筑牢残疾人社会保障网”入选首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七项举措”激发动力
毛藏乡“流动惠民服务大厅”跋山涉水上门服务,一举解决了400多户居住分散牧民出行、采购、办事等长期困扰的“心头病”和“头疼事”。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一次调研中,李鹏徒步10公里,心里装满了分散居住、办事难的农牧民,提出建个“流动惠民服务大厅”上门服务的想法。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为消除贫困户“干部干,群众看”“揣着手等,背着手看”“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等错误思想,他提出实施“精神扶贫工程”,采取宣传引导、项目扶持、资金监督、结对帮扶、以小带大、社会动员、典型引领“七项举措”, 让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志立起来、手动起来,切实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东大滩乡马生才一家主动申请退出低保,打柴沟镇创新设立道德储蓄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了群众看得见、做得到、可量化的评价体系。
“一套机制”筑堤坝
“一天工资100多元,‘就业超市’实打实为我们解决了就业问题……”2020年5月6日,天祝县首家就业创业服务超市刚刚开张,56岁的华藏寺镇栗家庄村村民王福国就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李鹏和县委一班人研究推行“实体+线上”服务模式,建立1个线下实体总超市、19个乡镇线上分超市,构建了覆盖全县、贯穿全程、辐射全域的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让富余劳动力的创业就业梦想像雪域高原的马兰花一样竞相绽放。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他提出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及防返贫保险、村集体经济收益扶持兜底保障户、产业培育小额贴息贷款扶持、创业就业综合服务、贫困人口参与项目建设“1+5”防返贫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行常态化监测、实时化预警、精准化帮扶、一体化落实、清单化作战5项措施,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开展以“回头看、补短板,打基础、奔小康”为主题的“一个也不能少”关爱行动,切实筑牢了防贫堤坝,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
脱贫攻坚是大业,那么多人投身其中,怀着热情,付出的是心血。李鹏是一剪侧影。他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是‘政治责任’,是‘职责所在’,是‘民生誓言’。我将倍加珍惜组织的信任、人民的重托,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与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天祝样板,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