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韩佐镇头畦村将“一池水”“一座棚”有机联接,延伸“棚外一块田”,依托镇上建立的污水集中处理中心,发展食用菌循环农业,实现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小小食用菌 串起大产业
春风送暖,大地返青,凉州区韩佐镇头畦村食用菌棚里,菌苗密密麻麻。“今年咱们村香菇产量又能涨一涨。”头畦村村民马文英信心满满:“今年又能挣上八九万元。”在以前,这样的收入他想都不敢想。
过去,头畦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与种植低效益的玉米、小麦为主,加之地处山水灌区,水资源匮乏,冬季无水,夏季抢水,收入不稳定,致富无门路。“种地真的没出路吗?”这个疑问困扰着头畦村村民。
变不利为有利,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头畦村的发展难题迎刃而解。近年来,韩佐镇立足自身条件,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火车头”,紧抓政策机遇,系统谋划发展,使头畦村的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稳步健康发展。目前,全镇食用菌规模达到69座、210万袋,品种以秀珍菇、姬菇为主。通过示范带动,头畦村有19户农户参与到食用菌产业当中,每户净增收1.9万元。
如今,“小小一株食用菌,了不得,不得了。”成了头畦村村民们普遍的心声。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韩佐镇也有着自己的“小规划”——在循环农业上想办法,在多元化产业模式上下功夫,延链补链强链,把农户凝聚在产业链条上,助推农户持续增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们已配套建成调蓄水池1座,可足量供应食用菌温棚用水及周边500亩耕地的调剂用水,以及配套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年可处理菌渣、畜禽粪污、尾菜、秸秆等有机废弃物6.75万吨,生产沼气540万立方米,发电400万千瓦时,产生沼肥6.1万吨。”韩佐镇党委书记王兴鹏介绍,调蓄水池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食用菌菌渣等农业废弃物通过粪污集中处理中心产生沼气发电,同时,沼液、沼渣还能作为有机肥还田,生产有机农产品。小小食用菌,串起了大产业。
今年,韩佐镇还谋划建设食用菌真空预冷保鲜库,计划再建30座食用菌温棚,生产规模将达到300万袋以上,促进产业循环稳定发展,让更多村民挑上“金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