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按公文文种分类>武政办发
索引号: 11622300013930944B/2021-0375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组配分类: 武政办发
文件编号: 发文日期: 2021-04-16
成文日期: 2021-04-16 有效性: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1-04-21 08:56 浏览次数: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武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16日



武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甘肃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工作方案》,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措施。

一、总体目标

(一)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提升“一网通办”能力。在线下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推进“一窗通办”和集成服务的基础上,围绕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全程网办”,通过线下线上融合发展、协同服务,实现更多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

(二)政策强度与落实力度相结合,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在全面落实省上推出的一批针对性创新性突破性惠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精准推送、事项在线办理机制、实现更多惠企政策“不来即享”。

(三)便民与惠企相结合,服务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在做好面向群众普惠性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理念,将政务服务向优势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落地聚集,真正做到“企业带着资金项目来、剩下的事情我来办”。

(四)提高效率与强化能力相结合,提升行动效能。在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强化基层承接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政务服务标准规范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支撑,全力补齐“放管服”改革效能短板。

(五)一体推进与分级负责相结合,增强改革合力。在不断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强化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体系、推动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联动协作基础上,进一步打通信息“堵点”、填补服务“空白点”,强化行业部门政策指导、行政审批和监管责任,靠实县区政府政策落实、服务落地、要素保障的属地职责和主体责任,形成上下协同、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良好格局。

二、重点工作

(一)聚焦数字政府建设,补短板、疏堵点。

1.加强政府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武威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公共支撑能力,6月底前制定数据共享接口标准,9月底前完成凉州区和天祝县接入互联工作。持续加强与各级部门、城市大脑、天马行App共享对接,同步做好数据安全保障,进一步归集市场监管、公安、民政、税务等部门政务数据。推动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改造,继续推进市级部门自建业务系统与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和适老化改造。全面应用升级改造后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非涉密项目全部在线审批。推广应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做好监管事项梳理、目录清单和检查实施清单增补修正、监管数据推送和平台运行管理工作。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应用,进一步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落实老年人就医智能优待服务。按照《智慧武威三年发展规划(2020年—2022年)》,加快推进子项目建设进度。持续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围绕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由政府主导新建的以服务群众为主的信息化平台,必须为老年人配套提供普遍、适用的智能化服务。(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市大数据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2.推行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管理。7月底前,根据省级共享责任清单,整理我市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明确各单位共享数据类别,方便各级单位在政务数据共享网站查询。10月底前,按照“谁主管、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数据提供方责任,按要求提供数据资源,进一步满足数据使用需要。(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3.推行高频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在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管理系统内,全面推广电子居民身份证、电子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建立市域内统一的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和电子证照库,聚焦公安、民政、社保、教育、医疗卫生、市场监管、不动产登记等领域,9月底前实现结婚证、电子社保卡等60种高频电子证照的标准化共享互认。(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4.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积极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深度融合,实现信息自动分析、数据混合识别、系统无缝对接。6月底前,梳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事项,建立平台服务清单,实现“一表申请、一网通办”。9月底前,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电子档案系统功能,配合完成省市平台之间、市州平台之间评标专家、信息系统等资源跨区域共享、全流程在线交易。12月底前,健全完善各类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实现以数据电文形式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二)聚焦项目落地,优服务、保要素。

5.推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管家式”服务。4月上旬,市、县区招商部门会同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在政务服务大厅开设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窗口,对省、市、县区认定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成立服务专班,启动并联审批机制,提供从企业开办、项目审批到竣工验收“一站式、保姆式、管家式”全流程代办服务。(牵头单位:市招商局,市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

6.在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探索开展区域评估。积极借鉴全省范围内国家级开发区开展区域评估的典型经验做法,鼓励甘肃(武威)国际陆港、武威工业园区、武威黄羊工业园区、凉州工业园区、民勤红沙岗能源化工工业集中区、古浪工业集中区、天祝金强工业集中区等7个园区,重点围绕本园区区域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文物影响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等事项探索开展区域评估,有条件的园区内项目全部共享、免费使用评估成果,企业不再单独编制报告,行业主管部门不再单独审批,加速项目落地、降低企业成本。(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地震局根据职责分工分别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7.加强基层环评审批承接能力。对照省上发布的市县环境部门承接的审批事权清单,全面梳理涉及我市承接的审批事权清单,针对审批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针对性培训,对承接能力不足的县区部门和项目,组织专家开展现场帮扶。对县区部门确实无法承接的行业类别,改由市级审批,待县区具备承接能力时再行下放;对市级确实无法承接的行业类别,报省生态环境厅改由省级审批。鼓励引导信用好、技术强、有实力的评审机构加强对基层审批项目的技术支持力度。对委托县区部门审批的事项进行评估,构建以市级为主、县区配合的审批模式,为项目落地提供属地就近服务。(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8.开展“标准地”出让改革试点。根据省上推进实施“标准地”出让相关政策文件,研究制定我市贯彻落实意见,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条件下,开展园区区域评价,明确“标准地”规划条件、投资强度、能耗控制、环境标准等控制性指标,纳入土地出让公告,加强企业合同履行监管,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工作,加快推动企业对标竞价的“标准地”制度落地实施。积极争取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在武威工业园区试点,通过简化、优化、标准化工业项目供地程序,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有机统一。(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聚焦市场主体,减审批、柔监管。

9.促进企业开办便利化。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实现申请人异地网上申请,远程办理,方便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推行“不见面”办事、“一件事一次办”,优化“一网通办”平台,进一步简化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流程,全面实施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名称自主申报,全面推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承诺,扩大“秒批”系统适用范围,提高企业注销便利化水平,实现企业注销“一网办”。完善政务大厅企业“一窗办”专区,积极推动实现登记注册、公章刻制、发票申领、职工参保、公积金缴存、银行开户线下大厅“一窗通办”。(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10.清理整治变相审批。以省政府确定的备案事项为重点,做好市域内重复审批、变相审批等事项的集中整治。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省政府已经取消、调整、下放的24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回头看”。严格执行省级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等设定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

11.推行“两轻一免”柔性执法。贯彻落实《甘肃省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柔性执法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依据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中设立的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和不予处罚情形,梳理明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阶次、具体标准、适用情形。市、县区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落实省级行政执法部门制定的“两轻一免”清单,推进行政柔性执法制度化、法治化。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给予企业容错纠错的空间。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开展柔性监管、智慧监管,省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管平台建成后,在我市全面推广应用,并做好数据的维护更新,确保运转顺畅。(牵头单位: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12.实施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9月底前完成武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二期)项目建设,对照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分级分类指标体系,构建分类监管评价模型,行业主管部门全面落实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政策措施,在日常监管中对市场主体实行差异化监管。充分发挥公示系统作用,运用大数据手段深入挖掘涉企信息价值,有效分析企业登记注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投诉举报、关联关系、社会舆情等信用信息,强化对各类风险因素的综合研判,对信用等级高、风险低的市场主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使信用监管更具针对性。(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13.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和《甘肃省全面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即将印发的《甘肃省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办法》,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由市司法局牵头负责,市级有关部门梳理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后,经市司法局审核,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公布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严格执行中央和省上公布的事项清单,12月底前对清单内各类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进一步解决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牵头单位: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四)聚焦政策落实,再加力、解难题。

14.“不来即享”政策扩面。全面应用甘肃省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对照省上优惠政策清单梳理充实我市涉企优惠政策清单,全部纳入系统。加快推进企业注册登录,通过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平台将各项政策精准送达企业,做到“应享尽享”“不来尽享”,增强企业政策获得感。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联盟、工业设计中心等认定事项网上办理,实现科技奖补资金、涉企公积金、就业补助等更多惠企便民政策和业务在线办理、“不来即享”。(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各县区政府根据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15.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加强融资推介和金融政策宣传,大力推广运用信易贷、陇信通、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等平台,完善线上线下融资对接互补机制,提升信贷投放效率,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更好服务小微主体融资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与备案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合作,提升全市征信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稳步引导扩大信用贷款规模,继续实施好延期还本付息等纾困政策,提高中小微企业信贷获得率和融资满意度。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推动商业银行实行差异化定价策略,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根据政府重大项目规划及各企业的融资需求,适时召开银政企融资对接会,督促各金融机构加强同企业的对接,提高融资效率和精准度。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推动融资担保费率持续下调,通过担保增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牵头单位:市政府金融办、人行武威市中心支行、武威银保监分局;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

16.推进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畅通涉企历史遗留问题投诉通道,对全省梳理的、尚未化解的2019年以来涉及我市的1个涉企历史遗留问题,明确责任单位,明确责任人员和解决时限,实行台账管理,争取12月底前完成化解工作、实现见底清零。(牵头单位:市招商局;责任单位:古浪县人民政府)

(五)聚焦便民利民,填空白、延链条。

17.实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一号响应”。4月底前,制定全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建设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6月底前,完成市级热线整合,升级改造全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实现政务服务全市一个号码响应,打造“7×24小时”不断线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18.实现甘肃政务服务网省市县乡村全覆盖。6月底前,集中公布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统一编制事项实施清单,实现事项名称、类型、编码、申请条件、申报材料等要素统一规范。9月底前,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秘密等事项外,原则上乡镇(街道)、村(社区)线下办理的事项全部在武威政务服务网开通网上办事入口,公布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信息,实现网上可办。(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19.推进政务大厅“一窗通办”。对凡与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审批事项及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实体政务大厅集中办理,鼓励各部门将政务服务事项审批办理职能整合归并,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完善市县乡各级综合性政务大厅集中服务模式,全面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健全完善不动产登记、投资项目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功能性服务专区。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推动更多事项集成服务。(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20.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按照全省推行“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工作部署要求,以加快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等73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不动产登记等137项事项“省内通办”为目标,借鉴兰州市、兰州新区、定西市、临夏州等地的典型经验做法,以务工人员为主要对象,加强与劳务输出重点省份的沟通衔接,探索通过网上受理和异地代收代办等方式,实现户籍证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跨省通办”。9月底前,与兰州市通过统一标准、建立互认合作协议,推出一批线下线上互认互办事项,实现异地代收代办和无差别受理。(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21.统一政务服务“好差评”标准规范。按照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评价标准和“一事一评”“一次一评”工作规范,提高办事企业和群众主动评价率,做到“政务服务好不好,让企业和群众说了算”。完善差评和投诉问题调查核实、督促整改、结果反馈和申诉复核机制,整改情况及时反馈企业和群众。(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22.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推广24小时自助服务、容缺后补、绿色通道、首席代表、告知承诺、快递送达等便利化措施,推行预约办理、同城通办、智能导办、一对一专办等多种服务方式,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排号等号、耗时长、来回跑等问题。(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严格的工作调度制度,督促工作进度,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区县、各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制,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重要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主动担责,强化协作,形成改革合力。各县区各部门12月底前形成年度报告报市政府。

(二)靠实工作责任。各县区、各部门要完善改革相关配套措施,明确改革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改革稳步推进,并积极配合市作风办做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市政府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开展1次专项督查,检验工作完成情况,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三)完善考核机制。按照市委对县区领导班子和部门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对标国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安排的重点工作任务,对照省上制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打分细则,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对县区“转变政府职能”、对部门“‘放管服’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打分细则,明确年度考核的工作内容。积极参加省上举办的“最美政务人”“最优政务大厅”“金牌代办服务团队”等评选活动。

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要按此方案制定任务清单,明确工作任务、工作流程、责任部门(科室)及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报市政府办公室备案。


关联阅读:《武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工作实施方案》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