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景电管理局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充分发挥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支撑保障作用,为灌区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贡献了景电力量。
景电工程就是该局和我市广大干部群众依靠集体智慧、勤劳双手和顽强毅力,同严酷自然环境长期进行不屈不挠斗争,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一个典范。
半世纪大干苦干,引黄河水润陇中大地
50多年前,位于黄河以西、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古浪等县荒旱连年,百姓一贫如洗。黄河水流经这片本不适应人类生存的亘古荒漠,河低地高,无法浇灌,当地群众只能望河兴叹。
解决水的问题,始终是人们最迫切的心愿。1969年,在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省委重民生、察民情、顺民意、解民忧,从甘肃中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决策兴建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
景电工程建设运行以来,甘、蒙两省(区)的景泰、古浪、天祝、会宁、永靖等7县(旗)向灌区搬迁移民近50万人,景电工程已成为移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依托。景电一、二期工程建成后,从根本上改变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为灌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景电灌区灌溉面积已发展到近120万亩,累计生产粮食106.01亿公斤、经济作物44.71亿公斤,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45.99亿元,是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8.75倍。
昔日荒无人烟的景泰川变成了粮丰林茂的米粮川,灌区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局坚持节水优先,合理配置资源,改造输水瓶颈,强化综合调度,全力以赴保障灌区供水,为灌区脱贫攻坚提供了水资源支撑。灌区受益县景泰县、古浪县、民勤县全部脱贫。同时,向黄委会争取用水指标4504万方,全力改造输水瓶颈,供水量逐年攀升,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发展的用水问题。
景电工程为我市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也作出了积极贡献。百万亩灌区与蜿蜒茂盛的三北防护林带纵横交错,基本控制了132公里长的风沙线,既保障了祁连山生态安全,又遏制了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实现了黄河和内陆河石羊河的连通,干涸了半个世纪的民勤青土湖重现生机,形成了约106平方公里的湿地。
助力帮扶村脱贫摘帽,倾情贡献景电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景电管理局先后结对帮扶白银市景泰县的寺滩村、永安村、疃庄村、宽沟村、永泰村,武威市古浪县的马路滩村、黄花滩村、中岭村、白板滩村、金滩村,天水市秦安县的马庙村,倾情倾力助力帮扶村脱贫摘帽,并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集体”。
该局坚持把帮扶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总体上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局上下齐抓共管的帮扶工作格局,确保了帮扶安排落实落地。先后派驻驻村工作队队长6人、驻村第一书记9人、驻村干部21人,参与帮扶工作人员280多人,先后有9人获省市县表彰。争取和筹措各类资金500多万元,用于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经济林建设等。积极开展消费扶贫,采取集体购买、设立专柜、直播带货等方式为帮扶群众销售农特产品67.43万元。特别是发挥水利行业优势,完成项目更新改造资金16.58亿元,改造泵站39座,改造机组221台(套),改造干、支渠道176公里,保证了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帮扶的贫困村全部摘帽,216户、1120人全部脱贫。
注重扶志扶智,激发脱贫内生动力。采取党建结对共建、进村入户宣讲惠农政策、举办农畜技术培训班、开展慰问活动、扶持组建文化社火队、举办精准扶贫文艺晚会、金秋助学、“六一”资学、开办爱心积分超市、向搬迁移民户送春联等实际行动,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针对今后的扶贫工作,省景电管理局以跳起来摘桃子的进取精神努力拼搏,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把必须干、应该干、能干成的事情干好,走出具有甘肃特色、灌区特点、符合实际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