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其他法定信息>防震减灾
索引号: 12620600MB1172170P/2020-0737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地震局 组配分类: 防震减灾
文件编号: 发文日期: 2020-11-05
成文日期: 2020-11-05 有效性:
地震基本知识问答
信息来源: 市地震局 发布日期: 2021-06-21 09:24 浏览次数:



1、地震是怎么一回事?

答: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约7秒就有一次。这些地震中99%以上震级都很小,有的只有零点几级,一般人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探测到。人们能够感觉得到的地震不到1%,其中造成灾害的仅有万分之二左右。全球85%的地震发生在海洋中,只有15%发生在大陆。

2、地震怎样发生的?

答:地下的岩层受力时会发生变形。开始,这个变形很缓慢;但当受到的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岩层破裂所产生的振动传到地表,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

3、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4、什么是构造地震?

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5、什么是火山地震?

答: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6、什么是塌陷地震?

答: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7、什么是诱发地震?

答: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8、什么是人工地震?

答: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9、什么是地震三要素?

答: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中)、震级是一次地震最主要的信息,通常被称为地震三要素。

10、什么是震源?

答:就是地壳内部岩层直接破裂发生地震的地方。

11、什么是震中?

答:震源垂直对应在地面上的地点。

12、什么是震源深度?

答: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一般震源深度越小,地震对地面的破坏性越大。

13、按震源深度不同,如何划分地震类型?

按照震源深度不同,地震可划分为:浅源地震(小于60千米)、中源地震(60~300千米)、深源地震(大于300千米)。世界上大多数都是浅源地震。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震源深度约为700多千米。

14、什么是震中距?

答: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叫作震中距。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内称为近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称为远震。

15、什么是震级?

答:衡量地震大小的标度称为震级。它反映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震级每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震级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16、按震级大小如何划分地震类型?

答: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强震:震级小于3.0级。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在3.0-4.5级之间。这种地震人们能感觉到,但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在4.5-6级之间。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

破坏性地震:震级大于5级,或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强震:震级在6.0级以上的地震。

巨大地震:震级大于8.0级的地震。

17、什么是地震烈度?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答: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同一个地震,不同地区由于震中距不同或地以构造不同,受到的破坏程度和人对地震的感觉也不同,因此地震烈度也不相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区往往地震烈度不同。一般来说,距离震中越近,烈火度越高,地面破坏越严重;距离震中越远,烈度越低,破坏越小。如汶川8.0级地震,在震中映秀镇地震烈度为11度,在我省文县的部分地区地震烈度为9度,而到了武威市区,地震烈度就降为3度或4度了。

18、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几种?

答: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处的岩石破裂激发出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它可以从地球内部传播到地球表面。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一致的波叫纵波(P波),地震时人们常感到地面上下跳动,就是纵波作用的结果;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S波),地震时人们感到左右晃动,就是横波作用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地震时地面总是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两者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人们可以根据这个间隔的长短来判断震中的远近。

19、什么是地震的直接灾害?

答:地震直接灾害是指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大范围地面倾斜、升降和变形,以及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等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包括: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或倒塌;

——地面破坏,如地裂缝、地基沉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泥石流等;

——水体的振荡,如海啸、湖震等;

——其他如地光烧伤人畜等。

以上破坏是造成震后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毁坏、社会经济受损等灾害后果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20、 什么是地震的次生灾害?

答:地震灾害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状态或社会正常秩序从而导致的灾害,称为地震次生灾害。如地震引起的火灾、水灾,有毒容器破坏后毒气、毒液或放射性物质等泄漏造成的灾害等。

地震后还会引发种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与饥荒。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还带来新的继发性灾害,如通信事故、计算机事故等。这些灾害是否发生或灾害大小,往往与社会条件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21、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是如何引起的?

答:火灾,由房屋倒塌、煤气泄漏和明火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22、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答:地震灾害特点:

(1)地震灾害严重程度与地震震级的大小、震源深度的深浅,震中距离的远近、地震动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

(2)地震灾害的次生灾害尤为严重,如火山;

(3)内陆直下型地震灾害严重;

(4)地震灾害持续的时间长;

(5)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强灾害程度大;

(6)地震灾害影响面广;

(7)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地震灾害严重;

(8)灾害因社会和个人防灾意识不同而不同;

(9)地震灾害对城市生命线工程破坏大。

23、怎样评定地震破坏程度?

答: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烈度最高的地区称为极震区。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震烈度分为12度。

——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

——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七-八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一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24、什么叫震害预测?

答:震害预测分静态震害和动态震害预测两类,其中静态震害预测主要是指根据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深度、地形条件对地震烈度的影响以及对水、火、毒和其他次生灾害的预测;动态震害预测是根据前兆分布特征,同时考虑到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进行震害预测。

25、地震造成灾害的原因与条件是什么?

答: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本身并不等同于地震灾害。地震是否造成灾害,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地震本身的状况,如震级(一般在5.0级以上可造成破坏)、震源深度、发生时间等。

——地震发生的地点。如果一次强烈地震发生在渺无人烟的高山或荒漠,它对人类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人类的抗震能力。如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社会对地震灾害的监测、预报及应急救助能力,人们是否具备防震知识等等。

26、哪种地震波可以警告人们尽快做好准备?

答: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27、 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5个地区是:

①台湾地区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28、什么是“南北地震带”?

答: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中南段。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29、为什么说甘肃省是我国多地震的地区之一?

甘肃省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基本贯通全省,是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因此具有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有历史记载以来,我省境内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40次,7级以上地震15次,8级以上地震3次。14个市、州均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或遭受过邻区地震波及和破坏,因地震死亡的人数超过50万。

30、为什么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答:由于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因此我国是全球大陆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31、 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哪几个?

答: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32、我国地震灾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1)我国地震又多又强,而且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大陆地区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只有十几-几十千米。

(2)我国许多人口稠密地区,如台湾、福建,华北北部,四川、云南、甘肃、宁夏等,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区;约有一半城市处于基本烈度七度或七度以上地区,北京、西安、兰州等均位于八度区内。

(3)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广大农村和相当一部分城市,建筑质量不高,抵御地震的能力低。

(4)防震减灾知识普及不够,防震减灾意识有待提高。

33、地震有前兆吗?

答:地震前自然界有时会出现的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可分为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

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微小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例如,进水冒泡、翻花、变色,湖(井)水位突升突降,动物行为异常变化,地声、地光等。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

34、宏观前兆有哪些?

答:(1)地下水的异常变化。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动物震前“预知”地震的实例早有记载,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有:

——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

——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

——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

——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

——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蜓等。

这些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类:

——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惊飞、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震前动物宏观异常歌谣:

震前动物有前兆,鸭不下水岸上闹。

家家户户应知道,冰天雪地蛇出洞。

骡马发惊不进圈,老鼠搬家四处逃。

猪不吃食跳栏跑,摸清习性辨真假。

猫儿躲得无踪影,发现异常要报告。

鸡飞上树狗哀号,综合分析做判断。

鱼儿浮头跃出水,群测群防很重要。

(3)地声与地光

地声与地光,好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往往在大震快要来临时,匆匆跑来向人们发出警报。地声的特点:多数出现在临震前或地震时,但有时也出现在震前几小时或几天;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撕布声等。地光的特点: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地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状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颜色多样,呈红、白、紫、橙等色。

35、为什么说观察宏观前兆现象要注意识别真伪?

答:自然界的变化十分复杂,种种反常现象的出现,并非都是地震前兆。因此,当我们观察地震宏观前兆现象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易于引起虚假地震宏观现象的因素很多,如:

(1)地下水异常的干扰因素:

气象因素。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

人为因素。用水量变化,地下管道破裂,工程活动,污染等。

(2)动物异常的干扰因素:

气象因素。气温、气压、湿度等的变化。如地温升高引起冬眠蛇出洞,天气阴雨常使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

人为因素。环境污染、饲养不当等。如河水污染引起鱼中毒死亡,饮料不适造成家畜、家禽厌食或逃离等。

自身因素。动物自身患病、发情、怀孕等。

因此一旦发现了宏观异常现象,一定要慎重从事,可以先找熟悉情况的人一同分析原因;若无法辨别真伪,应报告老师、家长及地震部门。

36、什么是地震预报?

答:是指通过对地震孕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观测、分析、研究,对未来地震(主要指强烈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震级)作出预测预报的过程。

37、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如何划分?

答: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作如下划分。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38、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如何?

答: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现在,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已经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对所有的地震都作出准确的预报;我们所作出的中长期预报已经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39、地震预报是如何发布的?

答: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国务院统一发布制度。地震预报一般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情况紧急时,可由市、县人民政府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凡未经政府认可的地震预报信息,均属地震谣传,不可轻信。

40、怎样识别地震谣言?

答:地震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地震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古怪传说的地震传闻;(2)传说地震是外国人预报的地震传闻;(3)传说地震的震级很大或震级、发震时间、地点都很精确的地震传闻;(4)打出某专家的旗号或说成是某地震机构的预报,不通过正常途径而由小道传播的地震传闻等。我们可以根据地震谣言的上述特征来识别。

41、怎样正确对待地震谣言?

答:(1)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

(2)正确认识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当前,对发震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都只能给出一个范围,不可能十分精确和具体。

(3)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省级人民政府,任何其他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有关国际法也规定,各国都不得跨境发布地震预报。

(4)如遇地震谣言要做到不信不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辟谣宣传,同时将情况向有关部门汇报。

42、什么是大震预警?

答:大震前出现短暂的、能预示地震即将来临的井水异常、动物习性异常、地声、地光和地震颤动等宏观现象,叫大震预警。这些现象被称为预警现象。在这短暂的预警时间内,采取合理的避震方法,安全脱险的成功率会大大增加。

42、  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答:城市人口密集,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密集,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所以地震次生灾害突出。

43、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2)震中距离;(3)震区人口密度;(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5)发震季节和时间;(6)有无地震预报;(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8)抢救速度;(9)人们是否具有防震减灾知识。

44、城镇哪些住房环境不利抗震?

答:(1)处于高大建(构)筑物或其他高悬物下:高楼、高烟囱、水塔、高大广告牌等,震时容易倒塌威胁房屋安全;(2)高压线、变压器等危险物下:震时电器短路等容易起火,常危及住房和人身安全;(3)危险品生产地或仓库附近:如果震时工厂受损引起毒气泄露、燃气爆炸等事故,会危及住房。

45、建造房屋应避开哪些建筑场地?

答:建造房屋,一定要避开危险的场地,这样的场地包括:(1)活动断层及其附近地区;(2)饱含水的松砂层、软弱的淤泥层、松软的人工填土层;(3)古河道、旧池塘和河滩地;(4)容易产生开裂、沉陷、滑移的陡坡、河坎;(5)细长突出的山嘴、高耸的山包或三面临水田的台地等。

46、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答: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对新建工程,在做好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建(构)筑物(特别是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按照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加强建筑监理,确保施工质量。对已建工程,按照各地防震要求,在进行抗震性能鉴定的基础上,采取加固、改造或拆除等相应措施。

在建造房屋时,应首先考虑对地震的抵抗能力,贯彻“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强调一个“牢”字,为此要求做到:

(1)要选择有利的房基,不要在松软的淤泥上盖房,也不要在半填半挖的坡地上盖房。

(2)房屋顶要轻,挑檐用砖的支出墙体部分不能太大,屋檐上的装饰物不宜太多。

(3)房屋结构要简单对称,重心要低要稳。

(4)木房骨架要横向(梁上柱)加斜撑,纵向加剪刀撑,接触部分要牢固。

(5)砖墙结构的房屋,应采用多砖柱承重,窗间墙不宜过窄。

(6)土墙房屋要用黏性强的土质,要夯实,不宜过高,切忌留缝,横墙体间距离不超过10米。

(7)土窑洞要在土层宽厚,土质致密的黏土、亚黏土处建造,窑洞间距宜远,门窗跨度宜小。

(8)以石为墙的房屋,不要用垫片,要用水泥砂浆坐浆砌筑,不要用卵石、乱石砌墙。

(9)门窗上要用过梁,不宜用砖平拱。


第二部分   地震来了怎么办


47、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答: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如药品、食品、饮料、电筒、口罩等)。

48、家庭应急物品包括什么?

答:每个家庭应准备一个家庭应急救援包(箱),配备一些必需的应急物品,一旦发生意外灾害,可用应急救援包(箱)中的物品进行自救与互救。此外,作为日常防灾的重要手段,还可以准备家庭日常防灾救援包。

家庭应急救援包(箱)包括:

(1)应急逃生绳:承重力不小于200千克,绳直径为25毫米至30毫米,外裹阻燃材料。

(2)简易防烟面具:当遭遇火警或遇到其他有害气体侵害时,取出面具戴在头上。

(3)锤子、哨子、收音机、手电筒、电池(定期更换)等。

(4)瓶装矿泉水、压缩饼干及巧克力等饮料、食品(定期更换)。

(5)绷带、胶布、止血带等应急医药用品。

家庭日常防灾救援包包括:

(1)家用灭火器(定期更换)

(2)应急药品:

①医用材料:胶布、体温计、剪刀、酒精棉球。

②外用药:碘酒、眼药水、烫伤药膏、消炎粉。

③内服药:退烧片、止泻药、保心丸、止痛片、抗生素、催吐药。

④消毒水。

(3)食品:

①固体食品:饼干、面包、方便面等(定期更换)。

②瓶装饮用水(定期更换)。

③罐装食品(定期更换)。

49、怎样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答:一旦发生地震,就可能使我们的供电、供水、供热系统,交通系统,生活必需品供应系统,信息系统,以及医疗卫生系统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

首先要排除室内高处的悬吊物,柜子上、木架上垂直摆放的物品,改变其摆放位置和方式,使其不易震倒伤人。同时要清除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床要搬到离玻璃窗远一些的地方。窗上贴上防碎胶条。防震用具包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为脱离危险,你也许只有抓取一件物品的时间,急用物品都在其中,它会帮你渡过难关。这些物品中包括现金、饮用水、防流感和痢疾等的药品。

50、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答:居住在地震区的每一个人,必须时常慎重地考虑到为未来地震要做那些准备工作?无论你在家里或正在工作,在商店里、在街上、车上和你所去的其他地方,如你事先考虑了发生地震前该做些什么,那你就更可能保持镇静而理智地采取行动。下面所叙述的条文是地震到来前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每个人必须尽快采取的简单行动,另外还提出更为安全的措施。

(1)在家储备一些饮用水和罐头食品,使你能多维持一些天。为达到饮用和煮食之目的,建议每人每天以一加仑(合4.546升)的水计。因为断电电冰箱内的食品很快质,所以,很需要预备罐头和干食品。准备诸如轻便炉子和可携带的烤肉架则便于应急煮东西食用。

(2)常备几个手电筒和备用电池,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也可在你的床边放一个手电筒。

(3)在适当的位置备一个或多个灭火器,把浇灌用的软管套好在水龙头上(如水压够,可立即用于扑灭火灾)。

(4)在家和你长期呆的其他地方学习怎样关闭煤气、电闸、水。在煤气阀门附近备一把规格合适的扳手。

(5)随身备好最基本急救用品, 并掌握急救的程序(严重的灾害之后,各家医院将挤得水泄不通,医务人员则忙于抢救更严重的伤员)。最好能备有你和你在一处的其他人所需的足够特效药品。

(6)在你的电话机旁写下救护队、救火队和警察局的电话号码。

(7)把那些可能会翻倒而导致人员伤亡的书架及一些重的家具固定在墙上。

(8)用一条或几条带捆住热水器和煤气炉,同时牢固地缚在墙上,使物体支座固定在地板上。

(9)把易燃的液体和毒品等危险品存放在不会倾倒或砸开的安全地方。

(10)你的床绝不能安放在大玻璃窗附近。

(11)确保你的家庭成员同事和有关其他人都知道地震期间和地震后该做些什么。

(12)如果你有小孩在学校读书,要告诉他们,要是在校碰到发生地震该做些什么(在你没到校接他们之前,一般情况最好留在学校)。

(13)在你工作的地方,备一壶水,以防地震发生后,你必须步行或骑自行车返家的远途中用。

(14)你居住或工作的地区,如果是属于疏散区,那么,你应该与家里人、邻居、同事们制订出一个疏散方案。若你所在的住地必须疏散,则全家须到所在政府在防震预案中指定集中的地点。

(15)为防患于未然,若一旦发生地震,便于人员疏散和援救人员的出入,保证一切通道通行无阻,故在工作地点或学校的日常规章中,要制订避免物体、单车、小汽车等阻塞走廊、门口、通道的规则。

(16)备一些合用的胶合板塑料布,用于挡盖被损坏的窗及其他空隙。

51、家庭如何制定防震措施?

答:家庭防震的重点,主要是保证震时和震后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家庭的防震救灾。根据各家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1)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

(2)分配每人震时的应急任务,以防手忙脚乱,耽误宝贵时间。

(3)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要作到畅通无阻。

(4)加固室内家具杂物,特别是睡觉的地方,更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

(5)落实防火措施,防止炉子、煤气炉等震时翻倒;家中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浴室、水桶要储水,准备防火用沙;学习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

(6)学会并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等。

(7)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发现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和正确识别地震谣传。

52、每个家庭应从哪些方面做好防震准备?

答: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震情观念,每个家庭要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制定防震避震预案,为震时自救和互救创造条件。例如,对自家住房的抗震能力,周围的环境,室内水、电、煤气等设施的状况,各类物品的存放条件,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处在已有地震短临预报的地区,还应准备自救必备的物品。

53、怎样摆放家具物品?

答:组合家具要连接,固定在墙上或地上;高大家具要固定,顶上不要放重物;屋门口和走廊通道不要堆放杂物;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地震时藏身;把悬挂的物品拿下来或固定住;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取下来。

54、为什么卧室的防震措施最重要?

答:地震可能发生在你睡觉的时候,睡觉时你对地震的警觉力最差,从卧室撤往室外的路线较长,因此,按防震要求布置卧室至关重要。

——床的位置要避开外墙、窗口、房梁,摆放在坚固、承重的内墙边;

——床上方不要悬挂吊灯、镜框等重物;

——床要牢固,最好不使用带有轮子的床;

——床下不要堆放杂物;

——可能时给床安一个抗震架。

55、 怎样在室内准备好避震的场所和通道?

答:应准备的避震场所:将坚固的写字台、床或低矮的家具下腾空;把结实家具旁边的内墙角空出来;有条件的可按防震要求布置一间抗震房。保持室内外通道的畅通,室内家具不要摆放太满;房门口、内外走廊上不要堆放杂物。

56、什么是室内的避震空间?

答:由于预警时间毕竟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

57、怎么样避免地震时物品伤人?

答:固定高大家具,并将灯具、挂钟等悬挂物取下或系牢,防止倾倒或掉下伤人。

58、为什么强余震是防范重点?

答: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即发生地震。能量充分释放需要一个过程,主震后一般都有余震发生,但余震也有强有弱,比较小的余震只能引起轻微的地面震动,不容易引发灾害,而强余震则很可能引发受损建筑物的进一步破坏或倒塌,造成新的伤亡。因此,强余震的预测和防范是重点。

59、  如何加强余震防范措施?

答:针对强余震可能带来的灾害,要提前准备好预案。地震部门要加强强余震的预报,并及时通报给各部门做好应对工作。一旦有强余震预报,各单位立即启动预案,采取措施。

60、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答: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61、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

答: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62、地震时怎样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答: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63、地震时如何保护头部?

答: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

64、地震时怎样保护自己 ?

答: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办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65、地震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不要到楼梯去;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66、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有哪些?

答:坚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内承重墙墙角;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67、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答:(1)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2)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3)毒气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4)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68、怎样预防地震火灾?

答:(1)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应与灾民居住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2)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凡性质互相抵触的易燃易爆物品,都要分别贮存;放在架子上的易燃易爆物品,应将容器和架子固定,以防余震发生时倾倒。(3)防震棚尤应注意防火。不要随便吸烟、乱扔烟头;尽量不用油灯、蜡烛照明,需用时应放在盛有沙土的盆内或桶内。(4)人员密集区要留出消防通道,并尽量解决消防水源问题。(5)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左邻右舍之间要互相帮助,力求尽快扑灭早期火灾。

69、在平房怎样避震?

答: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70、在楼房怎样避震?

答:遵循就近躲避原则。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等“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

71、高楼如何撤离?

答: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72、在学校怎样避震?

答:(1)正在上课时怎样避震

无论教室是楼房还是平房,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

(2)在操场或室外怎样避震

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注意千万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震时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特别提醒: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大同学要照顾年小体弱的同学;要关心、照顾残疾同学。

7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答:在大型商场、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千万不要紧张慌乱,到处乱跑。因为地震发生后,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容易掉下来砸在人身上,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此时应尽量避开商品陈列橱柜,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大件商品旁边或桌椅下面,然后屈身下蹲,用手或其他物品保护好头部。等待地震平息后,再有序安全撤离。

74、在户外怎样避震?

答: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棚;危险品如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75、在体育馆、影剧院怎样避震?

答: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76、在街道上怎样避震?

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77、室外危险物及危险场所有哪些?

答:危险物或高耸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78、在开阔地怎样避震?

答:要躲开人流,就地卧倒或蹲下。

79、在野外怎样避震?

答: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沿着与岩石滚动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80、在海边怎样避震?

答: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高处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

81、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怎样避震?

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8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怎样避震?

答:司机应及时停车。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83、地震停止后如何紧急撤离?

答: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的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84、避震原则有哪些?

答:避震原则有三要三不要。一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震时是跑往室外,还是室内避震,就要看各种条件: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准备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等等。二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反顾。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间,容不得你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想到别人是对的,但只有保存自己,才有可能救助别人。三要听从指挥(特别在公共场所时),不要擅自行动。擅自行动,盲目避震,只能招致更大不幸。


第三部分   自救互救常识


85、被埋压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

86、被埋压时如何改善所处环境?

答:首先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

87、被埋压时怎样扩大和保护生存空间?

答:用砖、木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88、被埋压时怎样保存体力?

答: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89、怎样实施自救?

答: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办法包扎好伤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要节约饮食,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90、震后哪些食品不能吃?

答:(1)被污水浸泡过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2)死亡的畜禽、水产品;(3)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4)来源不明、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5)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6)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7)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小时以上的熟食等。

91、怎样寻求救援?

答:发出求救信号时可采用敲击水管的办法。

92、震后救人原则是什么?

答:先救近处的人。无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以免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先救青壮年。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先救容易救的人。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93、地震救援时应掌握的原则?

答:应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轻伤后重伤;先扒活人后挖死者;尽可能地先扒青壮年和医务工作者;对于被埋压程度浅,伤势不重的可先将头、胸露出后,暂时放置,先扒救周围的被埋压者。总原则是争取时间,扩大战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扒救挖掘的失误造成的伤亡。

94、怎样判定幸存者位置?

答:首先请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采取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援者。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判定被埋压人员位置。

95、对一时难以救出的受伤者如何处理?

答:在保持通风(通气)的前提下,做好标志,等待专业救援队人员前来救治。

96、救人时如何避免被救者遇到伤害?

答:接近被埋压人时,不要用利器刨挖。注意分清支撑物与一般埋压物,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以免对人员造成新的伤害。

97、怎样确保幸存者安全?

答:尽快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注入。灰尘过大时,可喷水降尘,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及时为被埋压者提供饮水、食品或药物等,以增强其生命力,确保幸存者安全。

98、怎样对幸存者施救?

答:首先暴露被埋压者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保证幸存者呼吸顺畅。在抬救过程中不可强拉硬拖,避免使被救者身体再次受到损伤。  

99、怎样对幸存者进行特殊护理?

答: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不可突然接受大量新鲜空气,不可一次进食过多。避免被救人员情绪过于激动。

100、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有多久?

答:一旦人的呼吸心跳停止,30秒后昏迷,6分钟后脑细胞死亡。因此,现场急救时,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几分钟最为关键。

101、施救原则是什么?

答:先救命,后救伤。先做心脏复苏,把人救活,再进行创伤救治。

102、心脏复苏共分几个步骤?

答:八个步骤。判断意识,呼救,摆成侧卧位,打开气道,检查呼吸,口对口吹气,检查脉搏,心脏按压。

103、创伤现场急救四大技术是什么?

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104、如何进行伤口包扎?

答:使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也可就地取材。包扎要求:轻、快、准、牢,先盖后包(干净敷料),不可过紧或在伤口上打结,暴露肢端。

105、一个人如何运送伤员?

答:可采用扶行法、背负法、爬行法或抱持法。

106、两个人如何运送伤员?

答:可采用轿杠式或双人拉车式。

107、三个人如何运送伤员?

答:可采用三人同侧运送。

108、怎样制作简易担架?

答:可用上衣、被单、绳索、门板与木棍组合等方式做成简易担架进行搬运。

109、搬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伤员宜躺不宜坐,昏迷伤员应侧卧或头侧位,要严密观察伤员神情;要保护颈椎、脊柱和骨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