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殷殷嘱托记心间 感恩奋进奔小康
殷殷嘱托记心间 感恩奋进奔小康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李政阳 于芳 发布日期: 2021-08-20 08:10 浏览次数:

开栏的话: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专程来到古浪县富民新村和八步沙林场,看望干部群众,寄予殷切希望。两年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武威砥砺奋进。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五次全会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果,动员引导全市上下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发出的伟大号召,进一步鼓舞斗志,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奋力谱写建设幸福美好新武威时代篇章,本报从今天起,开设“牢记总书记嘱托 砥砺奋进新武威”专栏,推出相关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从过去黄沙连绵的沙窝子到如今绿树成荫的美丽乡村,洋溢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老百姓脸上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两年前的8月21日,对于富民新村的乡亲们来说,这是永生难忘的一天。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富民新村,亲切看望易地扶贫搬迁的乡亲们。沿着新修的村道,总书记步行察看村容村貌,又进学校、访农户,详细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并要求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富民新村的4500多名村民都是从古浪县南部山区搬出来的。那里山大沟深、气候恶劣,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就业增收更难。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易地搬迁是最有效的途径。2017年,古浪县启动富民新村建设,建了小学、卫生室,大家上学、看病不再困难,自来水、水泥路也通到了家家户户,居住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村民王桂香说:“山里的时候条件不行,住的土坯房,现在搬迁下来,住上了砖瓦房,用天然气做饭,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日子很幸福。”

搬出来只是第一步,关键要让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根据实际情况,富民新村开始发展日光温室种植和设施养殖。缺资金,当地拿出了政府补贴和三年贴息贷款;缺技术,当地专门组织农技专家上门指导;缺销售门路,当地还专门成立了产业办,带着村民一起跑销路。

“总书记的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张延堂说,“我们认准了一条,就是一门心思发展富民产业。”两年来,富民新村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想出路、谋发展,兴产业、美环境。

两年来,富民新村党总支把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作为群众持续增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大力引导和支持群众发展肉羊、肉牛养殖和设施蔬菜种植等产业,开创了党建强起来、产业兴起来、村民富起来的良好局面。

秋意正浓,富民新村村民李应川正忙着在大棚中种植香瓜。“这几年,古浪香瓜已经成为古浪县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市场需求量非常大。”他说,“村里对村西的230座大棚进行水肥一体化技术改造,并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在其中的120座大棚里改种古浪香瓜。”

他犹记得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与全家人坐在搬迁的新居里拉家常。总书记的深情厚爱、殷殷嘱托,李应川铭记在心。一想起两年前总书记走进他的家,关心他的生产生活,浑身就有着使不完的劲。这两年,李应川一家建了一座日光温室和四座养殖暖棚,年收入超过了8万元。60多岁的李应川已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还和同村的村民一起成立了应川养殖合作社,他打算着当个“领头羊”,带乡亲们共同致富。

“种植养殖都要强,多条腿走路才稳当。”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张延堂说。富民新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共同致富的根本之策,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从2019年开始新建日光温室230座,支部班子成员每人带头种植一座棚,带领群众自种230多户,每座棚年收入2万元左右;动员有养殖能力的农户,修建养殖暖棚450座,投入育肥羊10000只、育肥牛500多头。2021年计划再新建养殖暖棚60户240座,稳步发展壮大牛羊产业。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富民新村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宜居和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2020年2月富民新村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

在富民新村东侧,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机遇,天津市蓟州区帮扶富民新村发展经济林755亩,栽植山楂100亩、李子70亩、沙漠桃300亩、云朵玫瑰200亩、大沙枣85亩。经济林挂果后,村级经济亩均收入1500元左右,其中60%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30%用于经济林基地管护和改造提升,10%用于奖励孝老爱亲、美丽庭院等文明家庭,探索走出了一条“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踏雪”的休闲农业发展路子。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富民新村的生态建设与美丽村庄相得益彰。完成农户厕所改造1235户,全部纳入污水管网系统。投资建成污水处理站1处,日污水处理能力560立方米,配备垃圾箱116个,分类式垃圾箱40个,垃圾清运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在村庄道路两侧、房前屋后栽植国槐、榆叶梅、香花槐、海棠等各类苗木累计达6.8万余株,全村绿化面积不断扩大。

而今的富民新村,白墙青瓦的新院墙,里外一新的农家院,绿树成荫的村巷村道,鳞次栉比的种养大棚……一幅静谧而富有朝气的乡村画卷展现眼前。

两年来,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积极发展富民产业,脱贫群众收入越来越稳定,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富民”,这个美丽的村名,串起一段段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奋斗故事,激荡着感恩奋进的力量,意气风发迈步在乡村振兴的宽广道路上,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的致富和生活梦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