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武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着力做好产业振兴大文章
武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着力做好产业振兴大文章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韩筱蓓 发布日期: 2022-10-31 08:42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党的二十大代表、武威市委书记柳鹏在参加甘肃代表团讨论时说:“武威的山、川、沙地貌特征明显,区域自然条件各不相同,产业发展基础和主攻方向也各有不同。下一步,武威将以绿色有机、节水优质高效为方向,以建设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壮大‘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动‘三品一标’建设,打造一批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走好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路子,努力建设西北丝路寒旱农业发展示范基地。”

武威地质地貌特色鲜明,山、川、沙共存,寒与旱共存,独特的光、热、水、土资源,使之成为甘肃最具优势的天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近年来,武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禀赋,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提出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凉州肉牛、生猪,古浪奶牛、肉羊,民勤蜜瓜、茴香,天祝高原夏菜、藜麦,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善、经济效益明显、市场竞争力强。在武威,特色产业发展架势全面拉开,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短到长、从低到高、从粗到精、从弱到强的“七个转变”,构建起了“四梁八柱”,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市“三大特色产业带”布局基本形成,八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2.3%,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政策扶持,壮大产业规模,用足用活全省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扶持政策,配套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打出特色产业扶持政策“组合拳”,武威已成为全省乃至西北重要的优质瓜菜、肉类、食用菌生产基地,所辖三县一区均为全省肉羊产业大县,凉州区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肉牛产业大县、北方设施蔬菜供应基地。

突出科技赋能,提升产业质效,抓良种繁育,全市牛、羊、猪、鸡良种化率均达到93%以上,工厂化优质种苗生产供应能力居全省前列;抓良技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226.4万亩,农业单方水效益提高到26.7元;抓良机推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80.8%;抓科技服务,打造农业科技示范点46个,年培训农牧民60万人次。

突出主体培育,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强化龙头带动,培育伊利乳业、达利食品、牧原生猪等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伊利乳业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全市奶牛存栏从2.8万头发展到7.9万头,跃居全省第1位,乳制品产值从不足3000万元达到10亿元,快速形成以乳制品加工企业为链主,集奶牛养殖、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包装印刷、生物医药、物流物联为一体的“1+6+N”奶业全产业链,武威现代生态奶业产业园、凉州区生猪产业园分别获批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民勤县、古浪县入选“甘味”肉羊产业集群;着力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等利益联结模式,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多年的实践证明,市委提出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的思路和举措,完全符合新发展理念,符合中央、省委要求,符合武威现阶段农业发展的特征和实际,走出了一条适合武威市情的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