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
守护绿水青山
——武威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守护绿水青山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韩筱蓓 魏晓莹 发布日期: 2022-11-15 08:23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这是一幅天蓝水净的画卷——

祁连山麓层峦叠翠,石羊河畔碧波荡漾,荒漠沙坡绿意浓浓,绿地园林美丽舒适。

这是一幅生态和谐的画卷——

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近年来,武威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实现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


全力筑牢绿色屏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武威,毗邻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自2013年批准建立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以来,武威市认真组织实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项目,积极探索技术模式、政策机制、产业发展和系统治理,努力提升防沙治沙整体水平。

一个武威人,半个治沙人。每年春秋季节,一支支义务压沙队伍向沙漠腹地挺进,大片草方格沙障从无到有渐次铺开,从脚下向沙漠深处延伸,广袤的沙漠如同披上了金色的铠甲。近年来,武威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科学布局“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固风沙”,持续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多途径增加林草资源总量,加快推进生态大市建设。

“全市林草系统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切实履行生态报国之责,按照‘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固风沙’的总体布局,按照‘保存量、抓增量、提质量、扩总量’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为建设生态大市,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作出应有的贡献。”市林草局干部周学海说。


持续擦亮生态底色


走进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祝县境内,无论是石门沟、阿沿沟,还是扎马河、半阳河一带的矿渣区,或是炭山岭镇千马龙煤矿等地,曾经的“满目疮痍”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坡坡生机勃勃的山草、一片片孕育希望的林地……

守护好祁连山,是武威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国家西部生态安全的根本大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武威市把坚决有力整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和头等大事,坚决扛牢生态环保问题整改政治责任,强化调度管理,加大环境违法行为及信访举报问题查处力度,推动各类整改问题清零见底、不反弹。目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改,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构建。

此外,武威市以石羊河、大通河流域两岸宜林区域等符合要求的造林区域为重点,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水土保持、林草植被恢复等措施,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山水林田湖草沙等重点生态工程,着力开展宜林荒山绿化,全面提升和增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林涵养功能。

“今年以来,全市完成人工造林24.11万亩、退化林分修复4万亩,封育8.5万亩,退化草原治理89万亩,国土绿化提质增效12.72万亩,碳汇林建设5.04万亩,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周学海介绍。


扎实推进河湖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初冬时节,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河流清清,红崖山水库湖面波光粼粼,成群的水鸟觅食嬉戏。

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区域是石羊河流入民勤后,惟一由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形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在匀化洪水、净化水质、调节区域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显现出良好的生态效应,是河西走廊最重要的自然湿地,维系着红崖山水库乃至民勤绿洲的生态安全。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推进湿地宣传与保护,有效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姬瑱贤说。


不断激发绿色动能


——在凉州区静脉产业园,各个生产环节都隐藏着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的“绿色奥秘”。

厂区内道路宽阔,厂房干净整洁,一辆辆载满垃圾的运输车缓缓驶入卸料大厅,生活垃圾在焚烧炉里“浴火重生”,6个小时后将转化为电能,通过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垃圾在焚烧炉里燃烧后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每焚烧1吨生活垃圾,可产生360度电,能满足一个普通家庭一个半月的用电量。”武威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助理杜伟介绍,静脉产业园对回收生活垃圾直接进行焚烧发电,餐厨垃圾通过处理,油脂可以制作生物柴油,残渣进入焚烧发电项目进行协同处置。截至今年9月,共实现碳减排7.5万吨,积极发挥了武威市生态环保产业链链主企业的主体责任和引领责任。

——在凉州区南部山区的国储林种植基地,一棵棵苗木错落有致,整齐地爬满整个山坡,昔日黄土滩,如今已换上新装。

今年3月,凉州区南部山区国家储备林(碳汇林)建设项目开工建设,营造国家储备林(碳汇林)1.04万亩,配套建设节水灌溉工程、道路工程、电力工程,推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近年来,武威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谋划生态环保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锁定目标,理清思路,苦干实干,着力打造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等为重点的生态环保产业链,做大做强生态环保产业,助力全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