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
和美乡村绘新篇
——武威市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和美乡村绘新篇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王瑾 于芳 发布日期: 2022-12-20 08:47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走进武威,粮食产区沃野千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村庄欣欣向荣,蓬勃产业带动增收,乡村振兴底气十足。

突出“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武威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把防止返贫致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效的底线目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产业旺助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需先行。今年以来武威乘势而上强根基、促增收,奋力推进乡村振兴。

——“8+N”优势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5%。牛羊猪饲养量增长10.6%,蔬菜产量增长6.6%。

——新认证“三品一标”7个,累计达332个,新增“甘味”品牌11个,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4个,农产品外销量达70%以上。

武威市农业增加值连续9年稳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六成来自特色产业。一批批带动力强的高质量项目,拉动农业产业升级;一批批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稳粮安强保障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近年来,武威市坚决扛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这一重大政治责任,盯紧关键环节,抢抓农时、突出重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全力做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武威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平整田块,配套完善水、电、路设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6.4万亩,粮播面积达到241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24万吨。

聚焦科技支撑,扩大粮食增产潜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壮大农作物种业企业,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强化农机服务,大力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田建设相融合相适应,提高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乡村美绘新景

走进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一条条乡村道路整洁干净,延伸向每一户农家;一户户农家里窗明几净,爽朗的笑声不时飘出院落;一个个村庄多姿多彩,犹如一幅幅油画铺展在阡陌大地。

“我们在山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隐患大,一天天熬日子。”回忆过去,干城乡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延堂对曾经生活的土地爱恨交加。

干城村,一个被群山环抱的贫困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偏远的地理位置,长期以来,都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这样的生活,随着2018年干城村实现整村搬迁,发生了彻底改变。

“现在住的地方配套设施齐全,老人看病、孩子上学就在家门口,产业集群一个又一个,大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门心思把日子越过越好。”张延堂笑着说。

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武威市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科学有序编制村庄规划,扎实开展调查摸底,逐村分析、因村施策,科学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确定了集中收缩、原址改造、易地搬迁、城郊融合、维修加固、风貌提升等农房改造模式,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747个,建设省级示范村34个,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如今,一个个“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强富美”村庄正在武威大地破茧化蝶、绚丽绽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