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 努力建设“六个新武威”
“民生温度”提升“幸福指数”
——武威市民生保障工作综述
“民生温度”提升“幸福指数”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王丽 赵东晓 发布日期: 2022-12-26 08:31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武威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投入力度,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3%,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

市、县区投入财政资金17.8亿元,有力支持省市列教育医疗、乡村道路、农房改造、城市建设等为民实事全部办结……

就业有保障、收入增长快、孩子能享受更好教育、去医院看病更方便、养老服务更舒适,即将过去的2022年,翻开武威的“民生账单”,数不清的变化记录着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见证着群众持续上涨的幸福指数。


民生温度持续提升

“房屋没证,群众头疼”。今年以来,武威市聚焦化解居民不动产“登记难”,各县区充分运用上门办、盯着办、领着办、帮着办“四办”工作法和“回头看”敲门行动,做深做细群众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7.5万户群众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不动产权证。

对于入冬后的武威来说,供暖无疑是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话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供热工作,坚持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成功争取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获9亿元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支持,有效改善17.8万户城乡居民供暖条件。武威市连续5年提前供暖,把寒日里的温暖早早送进千家万户。

民生保障全面发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武威市创新人才招聘模式,统筹推进线上线下招聘等就业服务,落实稳就业政策,发放就业补助1.2亿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1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3万人,就业社保稳中有升。

教育是最基本的民生。武威市充分聚焦人民群众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供给的新期盼和新要求,倾斜安排资金,全力保障教育用地,加大校舍建设力度,新增园位、学位5200个,基础教育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双减”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压减。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高考“双一流”大学和本科总体录取率稳步提高。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新成效。

健康是最紧要的民生。武威市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市、县区综合医院区域医学中心、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全部建成,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实现全覆盖;重离子中心累计治疗患者656例,品牌效应日益扩大;基本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全国试点工作获评“优秀”等次。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什么是幸福?“小区焕然一新,出门就是公园,脚下四通八达……”武威市民这样回答。

改造老旧小区193个、1.3万户,建设保障性住房4179套。新建城市小游园15个,新增和提质改造城市绿地156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整治背街小巷37条。建成投运公共停车场(库)18个,开展“一难两乱”专项整治……过去一年,武威“民生温度”不断提升,既美了生活,又暖了民心。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武威市着力打造德城、文城、绿城、清城、智城“五城”品牌,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颁布实施《武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

文旅融合异彩纷呈,文艺精品层出不穷。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武威市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发展,《梦幻凉州》央视首播、入选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目录,舞蹈《凉州攻鼓子》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电影《八步沙》获第34届金鸡奖提名,市博物馆天梯山石窟专题展获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

更多民生红利渐次释放,更多民生实事做到群众心坎里……放眼未来,更美的幸福蓝图正在武威大地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