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舆论不断壮大、文明之风入耳入脑、文化传承亮点频出、文旅融合异彩纷呈、文艺精品层出不穷、公共文化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威市贯彻落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任务,深入开展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思想教育、文化建设、文明培育等工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努力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建设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的新武威迈出坚实步伐。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武威人民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用心用情用力奏响文化事业更强音,书写文化繁荣、社会文明新史诗。
一
在民勤县东湖镇下月村文化广场,县委党校讲师通过音乐快板的方式,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赢得台下阵阵掌声。群众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党的二十大精神也入脑入心。
武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基层理论宣传宣讲,认真做好理论研究阐释。围绕党的二十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重大决策部署,紧贴市委总体发展思路,聚焦建设“六个新武威”目标,组织全市理论骨干开展研究阐释和政策解读,组织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喜迎二十大”全市理论宣讲大赛等,压紧压实责任,坚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
在机关、在企业、在社区、在校园……武威大地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武威的强大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系列事关民生的重大部署,让凉州区广大基层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过去十年,基层治理、惠民工程等工作的深入推进,让基层服务实现了“质”的飞跃。凉州区西关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晓芳说:“将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街道、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关心的焦点、痛点、难点问题,真正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以实干实绩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地。”
二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在武威一中,一堂堂生动有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热烈开展。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主题讨论、齐唱爱国歌曲等方式,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
武威一中团委书记栾建伟说:“武威一中以校园文明建设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载体,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活动。”
这是武威市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新一轮创城工作启动以来,武威市瞄准新目标,压实新任务,持之以恒抓落实,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和文明程度,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文明素养,实现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近年来,武威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组织举办学雷锋志愿服务和“小手拉大手·武威更美丽”主题实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做文明有礼武威人”道德实践等活动,用精神文明涵养城市的精气神。
如今,漫步武威街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公益广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户不断涌现,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郭万刚等一大批道德模范、“最美武威人”引领市民向善向美,进一步凝聚了全市上下感恩奋进、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
在老城区,五凉文化博物馆、李铭汉故居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建成投用;在新城区,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等一批公益文体设施拔地而起……
近年来,武威市全力打造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层文化阵地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大力创建书香机关、书香社区、书香校园、书香军营、书香企业、书香农村,打造了“全民阅读·书香武威”品牌,让“最是书香能致远”的理念传递到武威各个角落。组织实施“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武威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条件得天独厚。设立长城文化保护研究院、五凉文化博物馆、吐谷浑文化保护研究中心,组织开展《西行悟道》品读会;出版《武威西夏碑整理研究》《斯文凉州》英文版等凉州文化专著,编印《武威文庙匾额文化专辑》《凉州会盟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辑》……一系列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研究保护举措,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取得较好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目前,全市有凉州贤孝、凉州攻鼓子、华锐藏族民歌、河西宝卷·武威、天祝土族格萨尔、民勤曲子戏、天祝唐卡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9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7项、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2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