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其他法定信息>防震减灾
索引号: 12620600MB1172170P/2022-0096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地震局 组配分类: 防震减灾
文件编号: 发文日期: 2022-03-28
成文日期: 2022-03-28 有效性: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地震安全记心间
信息来源: 济震微讯 发布日期: 2022-03-28 17:12 浏览次数:

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使中小学生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为积极预防、降低和减少学生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成长。国家自1996年起,将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3月28日是第27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地震安全是中小学校安全当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地震具有突发性、破坏性、预测难等特点,所以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格外重要。

避险知识教育

 1. 课堂教学。可开设专题课堂教学或纳入安全课堂教学中,也可结合自然课、地理课等相关课程,开展地震避险知识课堂教学。

 2. 课外活动。包括:办黑板报或墙报,开办讲座,观看展览、影视和录像,网上作业、虚拟互动,举办地震避险主题教育活动等。

 3. 体验活动。开展地震避险、自救演练,在相关培训基地、体验场馆等进行地震避险体验活动。

震时避险

 1.  震时避险应遵从下列原则:

① 因地制宜。根据建(构)物的抗震能力,人员所处位置、体能,室外环境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避险方法;

② 果断。沉着冷静,按预案果断指挥、快速行动;

③ 有序。顺次撤离,避免踩踏或慌乱导致伤亡。

 2.  当感知到强烈震感、特强震感或地震预警终端发出警报信号时,学校各岗位的教职工应按地震避险预案引导学生避险。

3.  对于抗震能力弱的建筑物,宜采取下列方法避险:

① 在单层房屋或楼房的一、二层的学生,迅速撤离到室外的安全区域;

② 在楼房三层及以上学生宜就近躲避。

 4.  对于抗震能力强的建筑物,宜采取就近躲避。

 5.  就近躲避的躲避方式宜采用:

① 在教室、图书馆,躲避在书桌旁边或下面,远离窗户;

② 在礼堂、食堂、体育场馆内,躲避在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稳固的书架、排椅、桌椅、运动器具旁边或下面;

③ 在宿舍,躲避在小开间内,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床旁边或下面;

④ 在室外,远离围墙、玻璃幕墙,远离可能倒塌的建筑物和跌落的大型物件等。

 6.  就近躲避的躲避姿势宜采用:

① 蹲下,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额头置于膝盖间,双手保护头部;

② 在排椅、床旁,趴下,伏而待定;如排椅等的长度小于身高,可在其旁蜷紧身体,头部尽可能贴近膝盖,双手护头,面朝下伏在地面上,或侧卧躺下;

③ 拿书本或书包等物品护住头部,用手帕、湿巾等物品捂住口鼻。

 7.  震时撤离应遵从下列要求:

① 按预案快速行动并加强现场指挥控制;

② 不整队但顺次有序,快速行走但不狂奔;

③ 室内避开悬挂物,室外避开装饰物、玻璃幕墙和围墙。

震后疏散 

 1.  当强烈震感、特强震感地震动停止后,学校启动地震避险预案,发出疏散通知或警报。

 2.  接到疏散通知或警报后,在岗教职工用疏导用语引导学生按疏散方案规定的疏散路线和顺序到达指定的疏散场地。

 3.  疏散的基本方法是:

① 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

② 前排走前门,后排走后门,不整队,顺次有序;

③ 快步过楼梯,快速行走,保持安静,不应奔跑。

 4.  疏散应遵从下列要求:

① 安排专人负责维持秩序,在楼梯、拐弯处、楼门口等危险地段要有教职工值守,引导学生疏散,防止拥挤踩踏;

② 疏散场地安排教职工值守,按照预案划分的区域安置学生;

③ 到达疏散场地后,应以班为单位清点人数,确保无学生遗漏;并查看学生有无受伤情况并进行现场处置;

④ 疏散后对建筑物采取临时封闭措施,防止学生擅自进入;

⑤ 在疏散场地内滞留超过一小时的疏散,可安排开展地震知识、灾害心理调节、安全等宣传教育活动;

⑥ 超过一天的疏散,应告知家长或联系家长前来接学生,对于住校生和一时无法与家长联系的学生,安置其食宿,或安排专人送其安全回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