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弘扬凉州文化 传承丝路精神
武威:非遗绽放迷人光彩
武威:非遗绽放迷人光彩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张文灿 甘曜毓 发布日期: 2022-06-11 08:29 浏览次数:

凉州攻鼓子表演


一幅幅色彩鲜艳、制作精美的唐卡,带动周边产业乘势而上;一曲曲气冲霄汉、催人奋进的攻鼓号子,让观众惊叹“这就是凉州的力量”;一个个“非遗+文创”“非遗+文旅”创新项目,让传统文化火起来,让人民群众乐享文化盛宴……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各大景区(点),感受非遗文化为人民生活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策划,在各大景区(点)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展现文体广电和旅游系统与时代共进、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昂扬风貌和重要成果。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以非遗保护规划为统领,展示展演为抓手,搜集整理为措施,对外文化交流为突破,培训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为重点,认真组织项目申报、宣传展示、人才培训、普查资料整理等工作,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如今,从城市到乡村,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彩亮相,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文化活力。目前,全市有凉州贤孝、凉州攻鼓子、华锐藏族民歌、河西宝卷·武威、天祝土族格萨尔、民勤曲子戏、天祝唐卡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9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9项、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6项。有4名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7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7名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72名县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了15个传习所。

“科学保护是根本。我市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特点、规律出发,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了一整套科学的保护规则、标准、方法、机制。”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魏红霞说。

我市成立了“武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领导小组”和“武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加挂市、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进一步理顺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体制机制。

同时,出台《武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方案》《武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扶持奖励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对非遗保护传承予以扶持奖励。积极开展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录制完成河西宝卷·武威唱本(含文本)、凉州贤孝艺人专辑(含文本)、凉州木偶戏剧目(含文本)、凉州半台戏剧目等120余部,编辑整理出版《武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上下册)《流韵焕彩——武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凉州贤孝音乐汇编》《凉州宝卷》《民勤小曲戏》《古浪老调》《华锐民歌》等30多部图书,拍摄制作出版《民勤骆驼客》《民勤毛毡制作技艺》《民勤唢呐艺术》《华锐民歌原生态演唱》《华锐藏族婚俗》等音像出版物10多部,为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研究宣传和传播利用留下了珍贵资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