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其他法定信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武威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武威市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2-07-05 10:13 浏览次数: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局属有关单位,局机关有关科室:

现将《武威市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武威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15日


武威市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深入开展化肥减量行动”精神,稳步提升耕地质量,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根据《甘肃省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树立“高产、优质、经济、环保”施肥理念,围绕施肥新技术、肥料新产品和施用新方式,强化创新驱动和服务推动,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模式,逐步构建科学施肥技术体系,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优化施肥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替代部分化学肥料投入,提升施肥专业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不合理化肥使用,千方百计降低农民用肥成本,为稳粮保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统筹考虑作物增产与面源污染防控,坚持以产定肥、按需用肥,在保证作物养分供应的基础上,减少过量施肥和盲目施肥,推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坚持减量与增效并重。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方式,加强集成创新推广,优化施肥结构、施肥位置和施肥时期,调整养分形态配比,注重中微量元素补充,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不合理施用。

——坚持有机与无机配合。在综合考虑作物养分需求和县区资源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利用多元养分来源,替代部分化肥投入,引导农民种植绿肥、积造农家肥、施用微生物肥料等,与配方肥、专用肥、缓释肥等施用相结合,促进作物养分均衡。

——坚持公益性与经营性衔接。围绕扩大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面积和提升科学施肥技术水平双重目标,以公益性技术推广为主体,强化试验示范、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与经营性服务组织有机结合,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等社会化服务,助力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技术到位率。

三、工作目标

2022年,在凉州区、古浪县打造万亩以上的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带2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方式配套升级版面积6万亩。继续夯实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全市完成田间试验28个以上,农户施肥调查653个以上,更新养分数据,优化施肥参数,制定肥料配方,指导科学施肥,全市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82万亩,技术覆盖率90%以上,化肥利用率41%以上,力争实现全市化肥用量稳中有减。

四、重点任务

(一)打造化肥减量增效升级版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退化耕地治理、绿色高质高效、社会化服务、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病虫害防治和现代思路寒旱农业等项目,集成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方式服务模式,打造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带2个。凉州区重点打造小麦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带1个,面积3万亩;古浪县重点打造马铃薯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带1个,面积3万亩。凉州区要结合已建成的智能配肥站,不断更新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精准调整配方,持续开展智能配肥工作。古浪县也要积极开展智能配肥服务,积极与肥料生产企业、经销商及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建立智能配肥站,促进配方肥快速落地,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减少化肥投入。

(二)夯实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

1.开展田间试验。各县区要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NY/T2911-2016)开展大田作物、经济作物田间肥效试验,优化作物施肥参数。按照《2022年省级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方案》(甘耕保发〔2022〕36号)要求开展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科学评价施肥效率。因地制宜开展“2+X”、肥效校正、中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和有机无机最佳配比、地膜替代、化肥深施等试验,切实提高试验质量,确保各项试验规范有序开展。全市开展农作物田间试验28项,其中:凉州区9项、民勤县5项、古浪县9项、天祝县5项。

2.施肥情况调查。按照《全国农户施肥监测调查技术方案》(农技土肥水〔2022〕58号)《2022年甘肃省农户施肥监测调查技术方案》(甘耕保发〔2022〕50号)等文件要求,开展定点农户施肥情况监测和区域施肥情况面上调查。“定点监测”面向普通种植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四类主体,在全市范围内布设653个定点监测点(凉州区230个、民勤县185个、古浪县145个、天祝县93个),重点监测粮棉油、果菜药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情况、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时期、施肥方式等信息。“面上调查”参考定点监测数据和作物播种面积,结合有关统计数据和日常工作积累情况,由市、县区两级土肥水技术推广机构测算本机各类作物肥料施用量。同时,创新数据采集手段和机制,利用“施肥监测通”小程序调查采集施肥数据或PC端登录信息系统填报。调查数据采取省、市、县区逐级审核方式,由上级单位对本辖区内填报数据审核后上报,确保数据信息真实有效。

3.肥料配方制定。县区要按照协调作物养分平衡、优质高产、肥料高效利用、耕地质量提升、资源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结合产量水平、养分需求和土壤肥力等因素设计肥料配方。要以土壤养分、肥效试验和目标产量为依据,综合气候条件、主栽品种、栽培措施、施肥方式等精准制定肥料配方,通过印发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发放施肥建议卡、短信服务、微信服务、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定期向社会发布。

4.供应配方肥。强化与大型肥料企业合作,引导企业按照推荐配方研发生产配方肥、专用肥等新型肥料产品。鼓励农企合作建立云端智能配肥服务、智能配肥站等,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提高配方肥占比。支持肥料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社会化服务,推动配方肥下地。

5.指导科学施肥。实施科学施肥技术培训行动,分层次开展技术培训,组织有关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和龙头企业,依照“大配方、小调整”原则,加强配方肥施用技术指导和培训,促进大、中、微量元素养分平衡,有机无机结合、基肥追肥配套。在确定肥料配方和用量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实现配方肥适期、合理、高效施用。推广智能化推荐施肥方法应用,指导农户、经营主体使用智能化推荐施肥专家系统,将复杂施肥原理转化为农户易接受、可操作的交互界面,努力解决推荐施肥最后一公里技术难题。

(三)市级检查指导

市级农技部门要负责本辖区内各县区项目实施过程技术指导、进展调度、资金支付调度、绩效监控、绩效自评、数据汇总、审核等工作。收集测算全市肥料利用率,完成市级肥料利用率结果测算、试验报告及化肥减量增效项目档案的建立完善工作。县区农技部门要积极配合市级农技部门开展工作,确保相关任务按时完成,保障化肥减量增效项目数据详实可靠。

五、项目经费与资金使用

2022年,中央、省级财政下达项目经费与资金用途按《甘肃省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甘农财发〔2022〕40号)执行。

六、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级抓管理、市州抓督导、县区抓落实”的总体要求,构建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有序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市上成立化肥减量增效项目专家指导组(见附件2),负责实验示范、措施落实、检查考核。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统计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保障化肥减增效各项任务螺丝。

(二)加强数据采集管理。明确数据管理责任,严格数据报送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化肥减量增效进度、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数据采集填报工作。认真开展农户施肥调查工作,制定调查方案,采取定点监测和面上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安排专人负责并开展专题培训。做好数据审核把关,保证数据科学合理、真实可靠。

(三)严格资金管理使用。市、县区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修订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22〕25号)中列出的《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管好用好补助资金。在项目实施中要加强跟踪调度,建立工作调度制度。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要求,对物资和服务采购中的决策审批、询价比价、合同签订、接收验收、报销付款、核实发放等有关环节严格把关。要确保补助物资及时发放到农户、种植大户以及家庭农场、合作社、相关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加强绩效考核,保障资金规范使用,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加快资金使用进度,及时在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中填报项目资金支出和绩效进展情况。

(四)强化舆论宣传培训。采取省、市、县区农技推广部门三级联动,通过科研教学、行业协会、肥料企业三方互助的形式,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指导培训。发挥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和省、市、县区专家团队技术支撑作用,强化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开展“科学认识开展“科学认识化肥”专题宣传活动,征集总结化肥减量增效典型案例,在传统媒体、新媒体集中报道。

(五)强化监督检查。要加快工作进度,定期向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报送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季度报送项目进展、资金支出及绩效监控情况,及时完善工作档案。县区总结报告按照项目年度总结、绩效自评等内容编写报告,连同试验研究报告于11月10日前报市农技中心(电话:0935-6975830邮箱:wwnjzx@163.com)。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