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民市场环境焕新颜,老旧小区“精美”变身,背街小巷华丽蝶变,小游园如诗如画……如今,漫步在武威城区的大街小巷,真切感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舒适与便利。
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八大环境”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出发点。城市生活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效率和群众的幸福指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我市以打造“德城”“文城”“绿城”“清城”“智城”特色品牌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依规建设,促进城市建设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中心城区、县城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改善提升。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长期以来关心的老大难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提高,让群众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中过得更加幸福。
八月的清晨,初升的太阳拨开云层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漫步在武威海藏湿地公园,一丝丝凉风掠过,让人神清气爽。家住凉州区天一御龙湾小区的王大爷和往常一样在晨光中挥舞着太极剑。
近年来,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坚实步伐,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生活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这种幸福生活的源泉,来源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来源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来源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民本关怀……
“去年做了外墙保温处理,家里的温度就提升起来,冬天再也不冷了。今年春节刚过,又为我们换了地下管网,污水不堵了,自来水也正常了。老旧小区改造真是一件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凉州区东关街寺巷子社区居民赵生多说。
赵生多口中的民心工程,是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小区环境整治工作。这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市容市貌的一项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让老城区焕发了新光彩,激发了城市动力,提升了城市能级,将创建“短板”变为“长项”。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从细微处发现问题、补齐短板、提升品质,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提升。建立健全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等城市管理常态长效机制,实现城市(县城)物业服务或业主自治管理全覆盖。建成高清视频监控、信号控制、交通诱导等多项管理系统,交通环境持续好转。着力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设计完成天马行APP及微信小程序服务平台。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193个,整治背街小巷28条,打通“断头路”9条,建成城市小游园15个,新增和提质改造城市绿地154.8万平方米。扎实开展停车设施建设管理“一难两乱”专项整治,新增盘活停车泊位1.47万个,全力推进城市管理与服务实现精细、精致、精品化,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城市。
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一件件惠及百姓的实事好事……伴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文明之花开遍每个角落。我市积极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打造15分钟生活圈,让社区成为居民最便利、最安心的港湾。为了让邻里关系和谐起来,凉州区文庙路社区围绕“邻里守望”“邻里互助”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拉近了社区居民间的感情,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文明友善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不断涌现。“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做到了我们百姓的心坎里。”文明创建带来的新变化,让市民拍手称好。
创城在为城市赋能的同时,也让乡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市还持续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全面完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乡村环境面貌改善的同时,乡风文明也持续得到提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路上,我市将以更加从容坚定的脚步,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持续用文明推动城市蝶变,用文明之光照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