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武威>武威要闻
守好百姓“粮袋子”
——我市粮食安全工作综述
守好百姓“粮袋子”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甘曜毓 王炳智 发布日期: 2022-08-06 08:38 浏览次数:

盛夏武威,满目苍翠。走进凉州区武南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一排排玉米碧绿健壮、茁壮生长,一垄垄大豆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这个示范点主要的核心技术是采用了‘4+4’的模式,也就是4行玉米、4行大豆,让高位玉米的植株具有边行效益,扩大大豆受光空间。”凉州区双学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双学介绍,基地还采用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等农艺技术,确保玉米不减产、大豆能增收。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实现规模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背后,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我市从“地”这个根子上做文章,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土地进行集中流转,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粮食产能。我市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扎实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综合运用“遥感监测+人工巡查”手段,自主提取1.1万个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疑似图斑,清理“大棚房”问题125宗425.79亩,清查违建别墅问题4个项目9栋,已全部整治整改到位;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平整田块,配套完善水、电、路设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6万亩,基本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地块零散、产出低下的“望天田”,变成成方连片、效益倍增的“高产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巩固和提升,粮食品质和种粮收入稳步提高。

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今年,我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盯紧关键环节,抢抓农时、突出重点,全力做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至目前,全市播种粮食作物面积达242.61万亩,占240万亩任务的101.09%。

风吹麦香,机声隆隆,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作业。麦收之后,一辆辆秸秆打捆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来回穿梭,小麦秸秆或成为形状规整的麦秸捆,或粉碎抛撒均匀还田……今年“三夏”期间,全市投入各类农机具3万余台,其中投入小麦收获机约1100台、打捆机800台,目前全市机械供需基本平衡,可满足机械化收种需要。如今,“耕地不用牛、收割不用刀、喷药不下地、播种不弯腰”已成为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真实写照。

“中心指导各县区做好机收作业摸排和供需对接工作,及时掌握机具数量、分布和状态情况,为抢收小麦做好机具调度、后勤保障等服务,避免出现机具扎堆无活干、田块空闲无机用的情况。”市农机中心工作人员徐奎山介绍,进入6月,市农机中心技术推广部门组织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机械保养维修、操作技能、机收减损、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协调农机生产企业、合作社、经销和维修网点及时供货备件,确保机具和机手以良好状态投入“三夏”作业。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历史悠久的农事活动悄然发生着变化,新技术的应用、新模式的推广、新主体的进入,提升了我市粮食生产能力,夯实了持续稳定丰收的根基。我市强化农机服务,大力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田建设相融合相适应,提高农机装备应用水平,全市农业机械拥有量达16.6万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80.8%。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我市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制定《武威市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和《2022年武威市种业市场监管工作方案》,建立种质资源保护与鉴定、良种繁育、品牌营销、知识产权保护的种业全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加快建设河西走廊种质资源库与农牧业研发基地,实施凉州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国家级“四化”玉米制种基地4万亩,凉州区、古浪县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加大畜禽优良品种培育、推广力度,建成牛羊猪人工授精改良点241处,牛羊猪鸡良种化率均达到94%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