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武威>武威要闻
好一片沃野良田
——武威市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综述
好一片沃野良田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尚禾 于芳 发布日期: 2022-09-21 08:28 浏览次数:

金秋时节,出武威城区,沿着S308线一路向南,大片规则的田地、纵横交错的机耕道、伸向远方的林网……一幕幕“良田美景”尽收眼底。

近年来,武威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市现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6万亩。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武威实现了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耕地质量逐年提升,农业生产条件、生产能力和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20%,化肥使用量减少30%,亩均节水40%以上,节省人工50%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业更有看头、农村更有奔头、农民更有甜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把农田水利搞上去,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近年来,武威针对沿山沿川沿沙特征明显、耕地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坚持高标准谋划,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重要内容,纳入市委一号文件、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进行安排部署,打出最优组合拳,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武威科学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和规模,重点对各县区2011年以来高效节水、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进行全面摸排,在历年未实施项目的乡镇筛选集中连片且建设规模不低于3000亩的村社,落实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每年度组织县区设计团队和相关专家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科学合理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重点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等方面开展建设,加强科技服务与建后管护,有效提升耕地地力水平。

同时,高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招投标、政府采购等规定,强化项目建设管理精细化。2020年至2021年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甘肃监管局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综合评估验收。今年,各县区新建高标准农田绝大部分种植了粮食作物,确保了良田粮用。

日前,记者来到凉州区松树镇万亩春小麦种植示范基地,麦田整齐排布,笔直的田埂向远处延伸,阡陌纵横、路通渠连的现代农田景观蔚为壮观。

松树镇万亩春小麦种植示范基地是今年凉州区重点打造的粮食种植示范基地之一。基地建设中,松树镇通过召开村“两委”会、组户长会及入户走访等形式,将粮食安全和春小麦扩种补助政策宣传到户,调动群众种植积极性,引导种植户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松树镇深入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生产底线,2021年实施高标准农田4900亩,涉及3个行政村,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实现了良田粮用。”松树镇镇长于文毅说。

高标准农田项目有力有序推进,不仅实现了“小块并大块、碎地变良田”,更带来了“多重收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转变了农户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思维模式,引导农民通过土地、生产资料参股或就地务工等方式获得收入,组织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或农民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弱势群体增强‘造血功能’,实现了生产生活质量持续稳步提升。”于文毅说。

在古浪县泗水镇,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乡村美景一览无余。黑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根壮叶茂、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镇党委书记张文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大田漫灌每亩一轮次需水量为120方、年需水量为360多方,而高效节水滴灌平均每亩一轮次需水量为30至40方、年需水量约为220方左右,亩均至少节水160方,节水率40%,项目区古浪县泗水镇年均可节水1200多万方,全县年均可节水2720万方;大田漫灌每亩年需肥量约100公斤,管道滴灌每亩年需肥量约60公斤,亩均用肥减少40公斤,用肥量减少40%。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更通过配套滴灌设施改变了传统渠道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实现了节水节肥、高产稳产、高效利用的目的。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武威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做活做好“土地文章”,使武威大地农业生产面貌焕然一新。

秋日的古浪大地生机盎然、黄绿交织,小麦、玉米等作物铺满高标准农田,农民正在田间劳作,智能水肥药一体化喷灌系统精准发挥效能。2019年以来,古浪县土门镇共实施建设高标准农田3.56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成,为土门镇实现土地连片流转、规模化种植和经营创造了条件。

在天祝县安远镇乌鞘岭村,村民们祖祖辈辈靠天吃饭,以地谋生。由于地块东一块、西一块,十分零散,不易打理,村民们只好种些青稞、油菜、饲草料等低效传统农作物,收益低、见效慢。2020年初,安远镇从“地”上开始做文章,创新探索推行旱田改水田、小田改大田、漫灌改滴灌“三改”模式和“小块变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的“一户一块田”土地经营模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特色种植业。“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而且一年的收入是原来的好几倍。”安远镇群众由衷地感叹。

来到民勤县西渠镇首好村千亩河水滴灌玉米示范点,一行行玉米长势喜人,河水蓄水池加压滴管系统在有序运行,一滴滴水精准滴入玉米根部。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靠经验”到“靠科学”,西渠镇在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农业与科技深度“联姻”,农业产业发展不断向现代化机械作业转变,提高了种植业发展水平。“在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劳动强度明显减轻,既节省了灌溉时间,又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平均每亩可增产200斤。”西渠镇首好村千亩河水滴灌玉米示范点负责人王登瑞说。

重整田畴织锦绣,润泽沃土惠民生。高标准农田建设,用“农”墨重彩绘就了一幅崭新的“三农”篇章,一幅田园美、产业兴的锦绣画卷正在武威大地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