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按公文文种分类>武政办发
索引号: 11622300013930944B/2022-049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组配分类: 武政办发
文件编号: 发文日期: 2022-12-31
成文日期: 2022-12-31 有效性: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3-01-06 15:02 浏览次数:

武政办发〔2022〕8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现将《武威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威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22〕65号)精神,结合武威市旅游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全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为丰富,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旅游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5年,力争创建5A级旅游景区1家,省级乡村旅游样板村20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2条,省级旅游度假区1—2家,五星级标准宾馆1—2家,接待游客量达到38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60亿元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旅游空间布局

1.构建空间发展新格局。围绕武威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人文遗产,全区域规划、全要素配套、全产业链打造、全天候全季节拓展、全社会参与,构建“一核五星三带四区”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形成多点支撑、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文旅产业发展布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负责,各县区政府为落实责任主体,以下不再一一列出)

——一核引领。深化文化旅游供需两端结构优化升级,发挥凉州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引领作用,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更好实现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以全季旅游、全产业链旅游发展为方向,合理布局旅游路线,优化产品布局。着力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发挥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历史文化街区等重大项目核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将铜奔马文化旅游景区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扩大突出“中国旅游标志”的影响力。(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打造五大文化体验园。按照“遴选特色资源,培育产业链条,形成功能集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五大文化体验园,借助全要素拓展融合,实现产业特色化、创意化、集群化发展。打造大漠绿洲·国家沙漠公园。依托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内连片大漠,整合头道槽大漠旅游景区、石羊河景区、苏武沙漠景区、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古浪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大漠绿洲生态旅游文化影视基地等旅游资源,在保护沙漠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治沙精神,开展沙漠文化体验、沙漠主题度假、沙漠运动探险、沙漠科技产业、沙漠精神感悟等旅游活动,将武威打造成沙漠生态旅游黄金区、中国沙漠绿洲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藏乡天祝·祁连山国家公园。依托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金字招牌,按照“保护第一、严格开发、生态为基、风情为魂”的原则,坚持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通过对藏土风情、森林草原、冰雪运动等资源的整合,打造藏文化度假、风情草原休闲、避暑养生、冰雪运动等产品体系,将天祝县打造成集藏文化体验、草原休闲、藏医药养生、森林避暑观光、冰雪运动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康养旅游和民俗风情体验目的地。打造葡萄酒城·葡萄酒文化体验园。依托武威“中国葡萄酒城”品牌优势,立足凉州区清源镇农业产业基础,秉承“跳出酿酒做旅游,跳出酒堡做酒城,跳出武威做全国”的理念,做大葡萄酒产业、做特葡萄酒旅游项目、做深葡萄酒文化,延伸葡萄酒产业链,建设集生产销售、休闲养生、旅游度假、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养生度假小镇,培育成为中西荟萃的葡萄酒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知名丝路葡萄酒文化城。打造民族融合·凉州会盟纪念地。依托“凉州会盟”的重大历史意义,以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主线,谋划建设凉州会盟纪念地项目,编排推出“凉州会盟”大型实景剧,举办“凉州会盟”研讨、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及研学旅游活动,讲好“凉州会盟”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打造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爱国主义和统一战线教育实践基地和河西走廊文化旅游示范景区。打造古浪红城·红色文化产业园。依托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红军西路军古浪三战遗址和红军西路军英勇事迹,深入挖掘古浪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南部山区特色产业、美丽乡村旅游资源,创新红色旅游产品,强化教育功能,推进文化和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以红色研学、红色文创、红色康养、红色乡村、红色节庆为主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红色旅游“飘带”。(市委统战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打造三条文化旅游体验发展带。创新串珠成线、连片成面的发展方式,以特色主题为引领,扎实推进中部历史文化体验发展带、北部沙漠体验旅游发展带和南部民俗风情发展带建设,打造个性化、开放式、特色化的产品,培育成为最具活力、最具辐射带动力的文化旅游体验发展带。打造中部历史文化体验发展带。串联河西都会、凉州十七巷、凉州会盟纪念地、天梯山石窟等重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历史文化体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系列产品。打造北部沙漠体验旅游发展带,串联头道槽、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苏武沙漠大景区、青土湖、黄案滩国家沙漠公园、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通航乐园、民勤沙井文化民俗旅游景区、瑞安堡、红崖山水库等重点沙漠旅游资源,开发观光游览、特色住宿、科普体验等沙漠系列产品。打造南部民俗风情发展带,串联天祝天堂景区、华藏景区、乌鞘岭景区、400公里风情线、抓喜秀龙草原、大红沟旅游村、冰沟河景区等重点旅游资源,实施明长城(天祝段)文化公园、华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剧场、天祝县黄河流域风貌提升改造、中国岔口驿马文化博物馆、华锐民俗文化体验馆、天祝土族民俗文化体验馆等项目,开发民族风情体验、休闲避暑、藏医药康养等系列产品。(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打造四大文旅融合发展特色区。按照旅游景观生态优化、旅游服务提升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市联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的要求,通过区域资源整合、空间结构优化、引擎项目带动、机制体制创新等举措,着力推进凉州历史文化创新示范区、民勤沙漠生态旅游黄金区、古浪丝路驿站文化休闲区、天祝雪域藏乡风情体验区建设,实现区域内资源、产品、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构筑共建共享、相融相促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促进产品创新发展、产业提质增效。(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促进全域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把武威建设成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旅游枢纽城市、重点城市和特色目的地。

——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利用。加速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武威项目区)建设,加快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持续推进“三区三州大环线”“西部大环线”等一批国家旅游风景道和自驾游精品线路在武建设,联动打造旅游品牌线路。深入实施旅游企业“走出去”计划,深化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加强东西部人才培养和在职培训领域深度合作,组织文化旅游管理干部、乡村旅游示范村干部、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非遗传承人、乡村旅游经营人员赴天津蓟州区进行培训,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培训100人次。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实施古浪县智慧旅游建设项目、古浪战役纪念馆智慧旅游厕所建设项目、古浪战役纪念馆景区数字化建设项目、天祝县天堂镇本康村文化旅游和特色种植产业发展项目及天堂镇本康村丹霞地貌旅游栈道亮化工程项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扶持和指导文旅振兴样板村开发建设。开展旅行社合作,文化艺术交流。(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林草局、市乡村振兴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动文化和旅游服务乡村振兴。把文化和旅游发展纳入全市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推动全市乡村旅游示范县、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乡村旅游精品线和聚集区建设。深入挖掘中医、中药、藏药等传统技艺,支持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习所,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建设非遗文化旅游示范村。扶持培养乡村文化旅游能人等本土人才。加大乡村旅游风景道、休闲驿站、停车场、旅游厕所、自驾游服务设施等公共旅游服务建设力度,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加大对乡村文化遗产和特色风貌多样性的保护力度,支撑旅游产品和业态多元化。(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林草局、市乡村振兴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发挥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和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包装开发农特产品。建设乡村旅游样板村(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样板村)20个,力争达到国家4A级标准的乡村旅游景区1个,形成1—2条知名的乡村风景道。培育摘星小镇等特色精品民宿10家以上,乡村旅游合作社20家,乡村旅游龙头企业5家。做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的推荐工作,优先在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样板村、精品民宿、乡村旅游合作社、乡村旅游龙头企业中择优选择。(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乡村振兴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白塔人家”为品牌,整合周边乡村资源,鼓励农户发展乡村旅游产品,打造白塔文化旅游小镇,发展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乡村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串联河西都会、凉州十七巷、凉州会盟纪念地、天堂景区、华藏景区等重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历史文化体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系列产品。(市委统战部、市教育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乡村振兴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构建科学保护利用体系

1.人文资源保护传承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雷台汉墓、文庙儒学院遗址区、大云寺、天梯山石窟、白塔寺遗址、大靖土门古建筑群、祁连吐谷浑墓葬群、白塔寺遗址萨班灵骨塔等文物保护利用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古浪县博物馆,完成西夏博物馆、民勤沙井文化民俗旅游景区等展览陈列提升改造,装修布展武威名人馆和雍凉书院,推进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加快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非遗博览园、天祝县华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凉州战役纪念馆,古浪战役纪念馆等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全面提升古浪三战遗址、西路军古浪战场遗址的保护展示水平,保障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快非遗展览馆、非遗传习所、非遗工坊等场所建设,培育发展张义(武威宝卷)、民勤(曲子戏)、四坝(攻鼓子)、清源(皮影戏、木偶戏)等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推动非遗有机融入旅游产品和线路,实现非遗更好地传承弘扬。积极争取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重点项目,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的保护利用体系。(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工程。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等发展理念,助力全市“双碳目标”实现。坚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领,划定并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在保护前提下做好资源开发、运营管理。在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自然修复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争取建设天梯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东格尔生态湿地公园、金强河滨河生态休闲长廊和天堂本康丹霞、旦马土塔河、毛藏大峡谷、二郎池、南泥沟等旅游基础设施,推出一批生态旅游产品和线路。做好预约调控、环境监测、流量疏导,将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林草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程。开展全市旅游资源全面普查、非遗资源普查等工作。建立旅游资源名录和旅游资源数据库,做好推介工作,促进优质资源向优质名牌产品转化。落实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甘肃行动,建设准确、权威、开放、共享的武威文化资源数据库,建立宣传展示平台,分期分批向社会公布重要文化资源。实施多种形式的普查数据利用研究与项目推广,为编制全市新一轮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奠定基础。(市自然资源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资源保护利用模式创新工程。探索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径,把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武威项目区)和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建设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文化和旅游体验空间。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承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工程。推进优质文化旅游资源科学规划、一体开发。推出旅游产品和商品组合性强、参观游览联程联运的经典线路,开展整体品牌塑造和营销推介。支持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民宿客栈等各类旅游企业开展绿色发展示范,实施节水节电、绿色低碳升级改造项目。鼓励在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场馆,倡导主客共享的生态旅游发展机制。(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1  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

1.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保护利用行动。实施长城、长征和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保护利用项目重点区域和段落文物和文化遗产本体修缮环境整治展示标识导览导引系统智慧化设施等项目建设,发挥文物和文化资源外溢辐射效应,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1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保护利用和建设项目。实施凉州区头墩营城址及烽燧遗址等8长城遗址保护修缮项目,武威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古浪段天祝段)建设项目,武威市汉长城(凉州段)保护利用项目,明长城(凉州段)展示利用项目明长城民勤段部分关堡烽火台围栏保护项目,长城重要点段数字化项目。2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保护利用和建设项目。重点实施凉州战役纪念馆古浪战役纪念馆二期建设项目古浪三战遗址保护建设项目西路军古浪战场遗址综合利用等4项目。3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保护利用和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天堂景区华藏景区乌鞘岭景区等3重点项目开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5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2.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行动。红色旅游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相结合,打造具有武威特色的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目的地。以红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景区为核心,建设集红色旅游古城历史文化军事文化为一体的立体式文化产业园实施古浪战役纪念馆二期建设项目凉州战役纪念馆改扩建项目,打造以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主的红色+乡村红色+生态红色+文创红色+民俗等红色旅游复合型产品。以古浪红色文化产业园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为重点,开发红色旅游研学教育课程培训等系列产品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行动。持续实施非遗记录工程开展全市非遗资源普查和黄河流域非遗资源专项调查工作制定全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建设标准规范,实现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服务。建设非遗展览馆、非遗传习所、非遗工坊推进非遗+旅游行动计划持续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传统节日振兴戏曲振兴曲艺传承发展4计划,探索非遗+旅游多元化融合创新模式,实现非遗活态化生产性传承利用。开展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促进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4.生态旅游优化提升行动。依法依规编制生态旅游规划,力争创建1国家级1个市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新生态旅游资源产品转化方式,协同推进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协作区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精品生态旅游线路生态风景道等项目建设。以天梯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民勤石羊河景区古浪大漠绿洲生态旅游文化影视基地天祝冰沟河景区等为重点,开发生态观光生态教育沙漠体验摄影拍照等系列产品。

(三)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1.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工程。以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重点,科学推进“限量、预约、错峰”旅游,促进旅游景区实现在线多渠道、分时段预约,提高管理效能。以“天马行市民云”为统一入口,开发全市统一票务系统,实现景区线上购票、线上预约、扫码进景区。优化“扫码游武威”小程序,丰富“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进一步提高游客在武威的旅游体验。力争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智慧化建设,星级酒店、民宿、乡村旅游点基本实现智慧化。(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实施武威智慧旅游建设项目(一期),对接“天马行”市民云系统和“一部手机游甘肃”公共服务门户,着力构建以智慧旅游管理体系、服务体系、营销体系和智慧旅游支撑云、功能云、内容云为主的武威智慧旅游体系,实现游客景区导游导览、文旅AI咨询问答、诚信评价管理、旅游投诉管理等公共服务。支持开发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专门应用程序和友好界面。深化“互联网+旅游”,加强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在线办事、行政审批、人才培训、行业监管、游客流量监测和风险隐患防控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业运行管理、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等智慧系统建设,建立全民覆盖可查、可控、可追的分时预约平台,实现旅游业态智慧化,创建智慧旅游服务典范。(市大数据中心、市工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智慧旅游产品供给工程。围绕旅游消费新模式,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打造交互式、沉浸式的旅游产品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创新沉浸式娱乐体验、数字娱乐、冰雪运动、房车露营等文旅新业态,以河西都会为龙头,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出大汉赋、凉州词、天马歌三大主题体验馆和水景秀节目,集中展现汉文化、凉州词和天马精神的文化内涵,将武威历史文化传递给游客,给游客带来更深入的沉浸式体验。支持3A级以上旅游景区、市级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全部实现智慧化转型。鼓励旅游景区、游乐场所、文博场馆、旅行社、文创企业、旅游行业协会等与互联网相结合,培养推出一批职业化旅游网络主播。(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旅游数字营销矩阵建设工程。优选网络宣传公司、OTA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推动武威文旅核心信息年发布量稳步提升。加强全市文旅系统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用好西瓜、火山等小视频平台,以“图文+视频+全景”聚合方式打造核心IP,形成新媒体宣传矩阵,形成全方位、立体式、高密度精准对外宣传格局。(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职责分工负责)

5.旅游创新链综合效能提升工程。旅游部门建立与公安、交通运输、统计、市场监管、金融、工信等部门旅游数据共享机制,健全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深化旅游统计应用和大数据决策支撑。做好与本地区疫情防控管理平台的衔接,提升数字赋能旅游创新链建设效能。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完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等各环节安全保护制度措施。(市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2  科技赋能旅游业创新

1.深化互联网+旅游193A级以上景区建设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借助一部手机游甘肃公共服务门户,构建智慧旅游体系,促进旅游业态智慧化。

2.全面构建涉旅“大数据”体系。推动文旅大数据横向接入涉旅市直部门企业数据,重点推进3A级以上景区重点旅行社星级酒店和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场所信息接入到“十四五”末,接入率达到80%以上,年接入信息达到5000条以上,年阅读量达到10万次以上。

3.形成我拍我炫自媒体运营宣传的社会氛围。依托武10重点景区和18旅游精品线路,突出天马行空·自在武威品牌形象,提升我拍我炫的宣传能力,形成人人都是宣传者的社会氛围

4.旅游标准化质量建设项目在智慧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老年游客服务研学旅行等领域结合实际制定修订2-3项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4-6标准化试点和示范单位

(四)健全品质旅游供给体系

1.加快发展系列国家旅游工程。依托森林、草原、沙漠等资源,重点发展祁连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开发森林生态、养生度假、科普教育、自然观光等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以天梯山生态文化旅游区、苏武沙漠景区、金水源丝路驿站、天祝县冰沟河景区等为重点,在保护森林、沙漠和草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法有序发展森林草原游和沙漠生态观光体验游。加强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监管与保护,推进旅游与生态的深度融合发展,探索发展祁连山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加快实施一批博物馆、纪念馆、重要遗址遗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文化旅游廊道等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重点建设示范工程。(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林草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3  旅游度假休闲国家工程建设

1.推动金色大道·马踏飞燕大景区提质增效释放大景区管委会+旅游开发公司运营活力,铜奔马文化旅游景区创建为国家5A旅游景区。

2.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创建1-2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冰沟河省级旅游度区优先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3.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建设项目。支持凉州十七巷河西都会景区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实施十四五康养产业倍增计划育壮大20家文旅企业,培育10个文旅康养产业示范引领项目5种以上文旅康养品牌产品和10种以上文旅康养特色商品

4.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项目。分批次遴选建设1—2个具有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扩大夜间消费规模。


——优化旅游要素高质量供给计划。依托河西都会等重点景区,引进一批顶尖国际连锁休闲度假饭店品牌,高标准建设公航旅金陵大酒店,创建五星级饭店,引领带动星级酒店发展。高品质打造提升天梯山精品民宿、民勤摘星小镇、苏武小镇、天祝哈溪十六号院等乡村精品民宿,建设一批富有武威文化特色的主题酒店、养生度假酒店、乡村民俗客栈和葡萄酒庄园酒店,打造“自在武威”文化主题酒店品牌。引导市场主体投资建设经济型、家庭型、适合大众游客要求的住宿设施,鼓励开办家庭旅馆,弥补季节性住宿矛盾突出的短板。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推广自驾游精品线路。支持旅行社转型升级,推进旅行社向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深度开发三套车、民勤羊羔肉、天祝白牦牛、凉州乳鸽、八步沙溜达鸡等特色美食,培育特色餐饮品牌,提升旅游餐饮品质。依托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美丽乡村,加快铜奔马5A级旅游景区创建,优化提升天梯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冰沟河景区等特色景区,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高品质旅游景区。持续优化《梦幻凉州》《千年华锐》等歌舞剧目,努力创排1-2个实景演出剧目,探索在景区驻场演出。推行乡村富民工程,拓展旅游时空范围。完善旅游消费金融、信贷、保险服务,进一步改善旅游为民的便利性和系统性。(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乡村振兴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4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1.“陇上乡遇乡村旅游品牌项目建成2个乡村旅游示范县,22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报成功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达到国家4A级标准的乡村旅游景区2个,形成1条西部知名乡村旅游风景道。

2.品牌民宿设项培育20家精品民宿1个民宿集群,1个甲级旅游民宿。

3.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持项目采取公开推荐,评审选拔等方式,每年遴选一批级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并对其进行项目资助,积极推荐成为国家级乡村旅游能人。

4.乡村旅游合作社推项目。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20个辐射带动性强经济效益良好有活力的乡村旅游合作社和4家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壮大乡村旅游市场主体。

5.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广项目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策划设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做好线上线下推广宣传。


——实施红色旅游发展计划。加强红色旅游资源调查、保护传承,促进红色旅游提质增效,拓展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新时代红色旅游景区。实施“红色旅游+”战略,支持红色旅游景区创建各级各类主题教育、红色研学基地,鼓励开发主题性、特色类红色旅游演艺和创意产品。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依托红军西路军凉州战役纪念馆、古浪战役纪念馆、古浪三战遗址以及红军西路军英勇事迹,实施永丰镇四十里红色村、古浪战役纪念馆二期等建设项目,实现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古浪红色资源,整合南部山区特色产业、美丽乡村旅游资源,创新红色旅游产品,构建以红色研学、红色文创、红色康养、红色乡村、红色节庆为主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红色旅游“飘带”。推出“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武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打造长征文化线路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深入阐释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传播弘扬红色文化精神,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和红色故事。(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退役军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实施“旅游+”和“+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工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持续推进科技、教育、体育、交通、商贸等赋能旅游业创新,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

——打造“旅游+科技”产品体系。重点依托亿利洁能、静脉产业园、威龙葡萄庄园、莫高生态酒堡等工业重地,开发工业科技旅游线路。支持社会资本利用老旧厂房、工业遗存开发建设文化产业园,积极探索打造工业旅游样板。提升数字艺术展示产品应用,开发全息互动投影、无人机表演、夜间光影秀等产品。发展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娱乐体验等业态。加快建设科技含量高、具有孵化衍生功能的科技型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沉浸式旅游消费基地。(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构建“旅游+教育”产品体系。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与大中小学生实践教学、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教学计划等相结合,优化历史文化、艺术、科技、农耕文化、长征故事、劳动教育等主题研学旅行线路和课程设置,重点开发以儒家文化、凉州文化、长城文化、长征文化等为主的历史文化研学产品,以戈壁绿洲、藏土风情、森林草原等为主的生态研学产品,以科技馆、摘星小镇等为主的科普研学产品,以普康田园综合体、金帆农业科技田园综合体、民勤沙井文化民俗旅游景区等为主的农耕研学产品,以古浪战役纪念馆、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为主的红色研学产品等系列研学主题产品。强化研学旅行基础设施建设,适时开展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申报创建工作。(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凉州文化研究院按职责分工负责)

——完善“旅游+体育”产品体系。提升体育设施的文化旅游休闲功能,鼓励体育场馆开发特色体育运动项目,承接歌舞等演艺产品。依托重点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发展冰雪运动、攀岩、水上、越野等体育旅游业态。推出主题赛事活动,开展水上漂流、徒步穿越、万人健步行、沙漠半程马拉松、长城徒步行、天祝赛马会等体育健身旅游项目。建设市游泳馆、市体育运动学校迁建、凉州区全民健身中心、凉州区体育公园、民勤县文化体育中心、古浪县体育公园、古浪县体育馆、天祝县体育场、天祝县体育公园、天祝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场及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天祝县游泳馆、天祝县生态移民体育小镇、天祝县滨河路健身步道、祁连山地自行车体育小镇等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负责)

——打造“旅游+交通”产品品牌。持续打造“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火车游品牌。加快自驾游、房车露营系统建设,大力发展路衍旅游经济。突出高速公路“开口子”拓展工程向4A级以上旅游景区、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和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等延伸。创新“交通+文化旅游”模式,打造“景道互联”“客源互送”“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加快武威机场建设,开通国内主要客源城市航线航班,创造条件开展省内旅游节点城市支线串飞,形成连接省内外旅游客源地的航空网,打造“铁公机”有机组合、“自驾+铁路+航空”无缝对接的交通旅游体系。(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动“旅游+商贸”加速发展。培育一批文化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创新研发具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体现武威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建立多层次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旅游商品营销体系,全面扩大武威旅游购物消费。充分挖掘铜奔马文化符号,推出地域系列文创和旅游商品。加快发展旅游工艺品、文化创意产品、名优土特产品、中药材保健品和文旅数字产品系列等十大类文化旅游商品。持续做大做强会展经济,依托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等节会平台,积极融入河西五市旅游联盟,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市委宣传部、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5  旅游融合产品体系

1.“旅游科技产品。培育2-3个沉浸式体验项目、1-2个数字艺术体验场景项目。

2.旅游教育产品。创建级研学旅行基地1家。落实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教学计划家庭亲子教育研学产品与大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发大学生研学旅行产品

3.“旅游+体产品建成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实施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示范项目。大力发展自驾游户外运动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等体育旅游产业

4.旅游商贸产品。着力培育1-2会展商贸型龙头旅游企业引导扶持举办线上旅游云展览”“云洽谈云签约等活动,打造网络文旅展会集群


(五)拓展大众旅游消费体系

1.旅游消费环境优化工程。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引导职工灵活安排休假时间。精心组织中国旅游日活动。鼓励旅游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演出票打折等补助政策,举办旅游消费季、消费月等系列旅游惠民消费体验活动。支持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创新旅游消费支付方式。发布文明和绿色旅游消费指南,引导理性消费,抵制餐饮浪费。(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旅游消费领域拓展工程。引导文化街、古城古街等打造新型文体商旅综合体,建设旅游消费新地标。鼓励有条件的县区打造老字号特色街区,支持老字号企业入驻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开设旗舰店、体验店,提升旅游购物和餐饮品质。大力发展夜间旅游经济,持续培育消费增长点。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建设集合文创店、小剧场、影院、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培训场所等多业态的旅游消费集聚区。提倡电子票、云排队等数字化预约,培育推广智能消费、定制消费等消费新方式。(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工程。全面优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断完善功能配套,健全重点旅游区域和景区集散体系,提升旅游厕所质量,实现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化、无障碍化和高质量发展。设立旅游公共服务标识系统,完善武威市旅游交通、公共信息指引和景区导引的便捷和个性服务,优化旅游交通示意图、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牌、旅游服务导向系统、景区导览标识牌。加快全市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通景公路建设,实施天祝县旅游大环线等旅游公路,建设房车自驾游营地、旅游慢行道。推进旅游道路景观廊道建设。改造提升旅游景区客服中心、厕所、停车场、观景台等服务设施,健全旅游标识系统,完善乡村旅游水、电、路、网、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旅游宣传推广创新工程。全方位、立体式、高密度宣传推介,持续擦亮“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文化旅游形象。做精故事营销。深挖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营销内容创作、专题策划、热点挖掘、传播运营水平,开展以“事件策划+内容生产+整合传播”多层次、新媒体为主的精准营销。以河西都会开园运营为契机,联合新华网策划举办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论坛。策划举办美食音乐节、鼓舞大赛等活动。做强数字营销,加强与携程、途牛等主流OTA在线旅行商合作,重点引流客源,全方位开拓市场。做大视听营销,用好扶持影视产业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以武威社会文化为背景的各类题材纪录片、专题片和影视剧创作。支持各地新闻媒体来武威采风,支持拍摄有助于宣传武威形象的各类影视剧和网络视听节目;鼓励自媒体作品创作和传播。做新节事营销,创新整合市县资源,继续办好五凉文化论坛、陇越骑联国际山地自行车赛武威赛段、万人健步行、“丰收了·游武威”、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天祝民族传统赛马大会等特色文旅活动。依托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行动,充分利用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国际交流平台,面向中东欧、中亚、日韩、东南亚等入境旅游市场,与海外知名旅行商开展多种形式合作,设计制作外语旅游宣传品,积极宣传展示我市文旅品牌形象,提升我市文化旅游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6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1.旅游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将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纳入城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建设完善旅游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点等标识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全民共享,实用便捷、富有特色的旅游基础设施网络推行景点套票月票卡和旅游公交等服务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中增加文化元素和内涵规范加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便利化旅游设施建设和改造。

2.重点旅游区域交通配套行动。国家5A旅游景区通一级及以上公路,4A级景区通二级及以上公路,3A级景区通三级公路凉州会盟纪念地等10重点旅游景区开通旅游客运专线,打造快进”“慢游的全域旅游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完善公路沿线服务区客运枢纽等旅游服务功能

3.健全重点旅群景区交通集散体系建设行动鼓励发展定制化旅游运输服务,适应游客出行方式变化,加强面向散客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

4.实施旅游厕所质量提升行动。建设新型智慧化旅游厕所10。到2025年,旅游厕所量要求与评定》GB/T18973-2016的实施率达到90%以上,电子地图标注率达到95%以上。


(六)建立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1.旅游市场综合执法能力提升工程。加强旅游领域法治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等旅游方面法律法规;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旅行社和导游行政审批服务;提升旅游市场监管能力,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持续加大对旅游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健全旅游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完善旅游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地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用,及时处理游客投诉举报,保护广大游客合法权益;加强大数据分析应用,发挥旅游投诉数据的预警监督作用,以解决投诉问题为导向助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加强在线旅游企业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市司法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旅游服务质量建设工程。深入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设全市导游员、民宿管家、酒店运营管理、红色“五好”讲解员等旅游执业人员“云课堂”线上培训平台,举办服务技能竞赛,以赛促建,增强职业自信,树立行业新风,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到2025年,建成以游客为中心、科学规范、流程全覆盖、应用场景更多元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在智慧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非遗旅游、研学旅行等领域组织制定、修订一批旅游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一批旅游领域标准化试点和示范单位。(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林草局职责分工负责)

3.市场主体壮大升级工程。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旅游投资和创新创业积极性。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做强做优做大骨干旅游企业,稳步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旅游集团。大力支持中小微旅游企业特色化创新发展。支持旅游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积极发挥作用,为企业创新、交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平台服务。促进在线旅游企业规范、健康、创新发展。着力扶持一批乡村旅游市场主体,创新“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支持旅游规划设计、研发孵化、营销推广等咨询服务企业发展。创建一批市级、省级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旅游安全管理强化工程。健全旅游安全风险评估和督查机制,制定旅游安全风险清单和工作预案,有效化解各类旅游安全风险。完善安全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对旅游设施、项目、活动加强安全监管。严格落实旅游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责任制,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建立健全旅游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强化事前预防、事发预警、事中救援、事后重建机制,落实旅游企业特种设备、食品安全等监管责任。健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做好游客安全提示和引导,有效开展应对重大疫情、突发灾情、设施停运、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的演练。(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旅游信用体系建设工程。依法依规完善旅游市场信用监管和综合协调机制,加快与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信用管理系统同步改造升级,实现信用信息归集、公示和共享,建成完善的旅游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依法依规公布旅游业失信名单,强化失信惩戒。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将守信情况纳入旅游行业评定和项目招投标条件。树立一批诚信典型,探索开展“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7  旅游市场现代治理

1.旅游市场综合执法能力提升项目。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培训,开展文化旅游市场集中办案和以案施训等活动打造学习型专业型执法队伍

2.旅游市场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搭建旅游执法视频监控平台,融合归集行业监营动态经营信用信息等基础数据,构建旅游经济运行和市场风险识别分析,响应处置体化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3.市场主体壮大升级项目。支持旅游业市场主体升级转型,培育一批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旅游龙头和骨干企业,一批特色化品牌化中小微企业。


6.文明旅游推进工程。依法处置各类旅游不文明事件,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不文明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惩戒,并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在全市旅游饭店和涉旅场所普及使用“公勺公筷公夹”,推进光盘行动。鼓励开展旅游文明宣传公益广告创作与播出,强化舆论引导监督。在旅游公共场所建立志愿者服务和文明旅游监督岗,多形式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倡导长途、跨市游客返程后主动做核酸检测。(市文明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完善旅游开放合作体系

1.国际旅游合作拓展行动。积极推进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行动。充分利用河西五市旅游联盟,建立多元良好业界交往渠道,引导市场互惠发展。征集遴选“一带一路”旅游产业合作重点项目,给予投融资、宣传推介、人员培训等支持和服务。(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入境旅游促进行动。健全入境旅游宣传推广体系,强化品牌传播。加强河西五市城际对等宣传营销互惠机制。健全与旅游产业布局、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入境旅游供给体系。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合作,全面提升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推进入境旅游便利化。(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行动。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分项活动五凉文化论坛,常态化举办凉州文化论坛、凉州讲坛等活动,提升“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文化遗产旅游等领域合作。(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凉州文化研究院按职责分工负责)

4.“上下五千年”对外推广行动。做好吐谷浑墓葬群等遗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成果的对外宣传,依托“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凉州文化论坛等节会平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主题旅游、特许文旅商品的宣传推广。(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全球青少年文化交流和文化志愿者服务行动。加强青少年文艺作品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产业创新、旅游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交流。鼓励支持青年主播、博主开展对外旅游推广。推动旅游智库引领青少年交流、专业对话、人才培训,全面落实“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等青少年中华文化传承计划等。(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团市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健全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强化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搭建全市行业发展研究平台,开展相关学术交流与合作、战略策略谋划、市场营销策划、人力资源开发、智慧行业发展等研究。鼓励和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一线合理流动。加大市场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等项目。培育文旅工匠人才,实施新时代文化艺术领军人才聘期考核、高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等项目。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和旅游工作者专项,强化基层专业队伍建设。开展基层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培训。推进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队伍建设。实施导游专业素养研培计划,注重培养外语导游,加大旅游外语人才储备。扶持新型职业“旅农”,培养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夯实基层人才队伍。以党政干部、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为重点加强培养锻炼。选派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参加国家文旅部国情研修班,适时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将旅游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用、全社会参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将旅游业发展作为本地区“十四五”时期重要工作组成部分,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文旅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责任,深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政策法规保障。有关部门要完善用地、金融和投资等支持政策,各级旅游产业发展资金要加大对重大领域、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的扶持,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打通痛点堵点。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支持旅游业发展,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时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和扶持政策,切实为旅行社、酒店、主题公园、乡村旅游合作社等旅游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积极探索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引导旅游企业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创新有效匹配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推进法治保障机制建设,加强规范执法,努力以良法善治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市司法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财政投入。各有关部门要健全旅游财政保障机制,推动落实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必需资金,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宣传推广、消费提振等方向的资金保障力度。将符合条件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推进旅游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健全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完善投融资服务。各有关部门要着眼破解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深化旅游与金融合作,建立财政、基金、银行和社会等多元投入的旅游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旅游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金融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再融咨和并购重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等方式融资,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各类产业基金投资旅游产业。鼓励各地设立文化旅游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和支持旅游业发展。(市财政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政府金融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评估考核。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明确具体举措和工作进度,抓紧推进。市级文化和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本实施方案的评估和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