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贯彻落实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
唱响畜牧增收曲
——武威市做优现代农业系列报道之三
唱响畜牧增收曲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王瑾 魏晓莹 发布日期: 2023-03-27 08:50 浏览次数:

蓝天白云下,牛壮猪肥羊儿跳;青山绿水间,鸡鸣鸭叫人欢笑,这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武威阳春三月的田野上随处可见。

近年来,武威市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发展,建立健全饲草种植、肉牛奶牛饲养、肉奶制品加工等全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利用,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2022年,肉蛋奶产量达48万吨、增长28%,实现畜牧业产值142亿元、增长22%,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达37.4%,高出全省10个百分点……这一组数据折射出武威市畜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凉州区优质奶源基地养殖场上时,一排排现代化钢结构奶牛舍内,近万头奶牛正在悠闲地进食。

2021年,凉州区积极引进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凉州区优质奶源基地(万头奶牛)养殖场项目。通过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路子,提高奶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结构协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奶产业发展格局。同时,每年可消化周边农民全株玉米、消纳玉米秸秆等,稳定增加农民种植收入和就业机会。

畜牧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武威市重点打造牛、羊、猪3个超百亿级和禽、草2个超十亿级畜牧产业集群。先后引进河南牧原、天津嘉立荷等知名龙头企业22家,累计建成规模以上场(小区)1726个,创建农业农村部标准化示范场,带动规模户4.5万户。全市已布局大型奶牛牧场21个,总规模超25万头,已建成14个,奶牛存栏达10万头、增长35%。将奶产业链列入全市7条重点产业链,锚定“百亿级”目标,强力推动“1+6+N”奶产业链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形成以加工企业为一体、两个连片奶牛养殖基地为南北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全链产值突破60亿元。

从分散养殖到科学规模养殖,一大批规模化奶牛场、大型养殖园区应运而生。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先进的技术、经营服务管理理念与现代畜牧业深度融合,为武威市做强畜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引进良种羊、繁育良种猪……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是畜牧业的“芯片”。

走进凉州区长城镇省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示范性牧场——武威优然牧业12000头奶牛养殖示范园,一栋栋高标准牛舍在沙漠里一字排开,蔚为壮观。挤奶大厅里,奶牛站上两个酷似旋转木马的大转盘,悠哉游哉地转上一圈,新鲜的牛奶便通过管道汇入奶罐。

近日,优然牧业武威牧场再次实现单产新突破,全群奶牛单产达到46公斤,彰显出优然牧业多年来在奶牛养殖和良种选育、培育方面的深厚积淀,对于牧场未来奶牛繁育提供了优良的高产母牛品种储备。优然牧业武威牧场单产突破,与其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管理密不可分,为牧场的高产优产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充足的发展动能。

近年来,武威市培育武威普康、民勤纯种湖羊2个国家核心育种场,“天华美利奴羊”为全省第3个肉毛兼用羊品种,武威优然实现全群单产46公斤新突破,培育畜禽新品种5个。培育省级重点种畜禽场31个,年供应良种畜禽30多万头只、优质精液80多万支。建成改良点、种公猪站等。构建天祝白牦牛“三区一站”和岔口驿马三级保种繁育体系。

在饲草方面:打造“沿山”燕麦、“沿川”青贮、“沿沙”苜蓿3个饲草优势种植区,建成千亩以上种植基地60个,饲草种植面积达116万亩,全株玉米亩均收入达2700元。

在加工方面:引进培育南京雨润等屠宰企业22家、加工企业12家,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扶持电商20多家,实现网络销售额21亿元。

在防疫方面:创建布病净化场2家、全国首批非洲猪瘟无疫小区1家。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2家,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80%,连续多年未发生疫情。

……

目标制定,方向明确,武威大地,牧歌悠扬。武威市将加快建设张掖—武威百万头肉牛产业带和河西走廊千万只羊产业带、50万头荷斯坦奶牛产业带,支持每个县区打造1-2个万头肉牛或10万只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助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40%以上。加快金宇浩睿总部搬迁和牧光互补产业园、奶业研究院建设,推动伊利二期项目建设和三期项目落地,在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开展万头标杆牧场和千头示范牧场建设,带动形成“一体两翼”奶产业发展格局,让武威的畜牧业名片亮丽登场、享誉四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