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
牵头抓总促落实 聚焦重点抓推进
——市直各牵头部门全力推动“三抓三促”行动走深走实综述
牵头抓总促落实 聚焦重点抓推进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王丽 院振东 发布日期: 2023-03-06 08:22 浏览次数:

全市“三抓三促”行动启动以来,市直各牵头部门进一步细化牵头任务推进举措,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和任务清单,分时段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和具体完成时限,督促指导全市认真抓好落实,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推动“三抓三促”行动走深走实。

市委办公室狠抓学习促提升,立足“三服务”工作职能,突出学习重点,提出以开展“六个一”学习活动为载体,深化“四项专题”学习,党办干部带头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带头补齐知识结构短板,带头强化业务能力素质,制定开展履职能力专题培训、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常态化工作交流等计划,提升党办“三服务”工作质效。狠抓执行促落实,着力优化构建“五项督办督导工作机制”,紧紧扭住“六项重点任务”,制定督办任务清单和年度督查检查考核工作计划,持续增强党委督查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强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重点工作落地落实。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网民留言办理工作流程,按照“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实干作风,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高网民留言办理工作质效。狠抓效能促发展,聚焦“主动、规范、高效、精细”工作标准,强化以文辅政促发展,对照“问题要解决,我该干什么”建立年度调研课题清单,推动形成和转化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优化信息服务促发展,发挥党委信息主渠道作用,整合信息资源,强化研判汇总,拓宽工作视野和信息来源,认真总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典型做法,推动上报信息争先进位;精细协调服务促发展,充分发挥市级“四大家”秘书长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建立市委重要会议活动和重点工作预安排制度,提高政务活动安排统筹性。

市政府办公室聚焦抓学习促提升,补齐能力短板,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以上率下、领学促学。党员干部坚持“一季一调研、一月一交流、一周一讲堂”集体学习和“一月一本书、一书一心得、一得一交流”个人自学相结合,班子成员、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五学联动”、互促共进。聚焦抓执行促落实,力促紧抓快办,把“三抓三促”行动与推动“三办三服务”相结合,全面推行工作清单化、公文规范化、政务系统化、事务闭环化、会务流程化、党建品牌化“六化举措”,建立健全工作提醒、工作反馈、差错登记、问责问效“四项机制”,紧扣全市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既做好规定动作,又做亮自选动作。聚焦抓效能促发展,提升工作质效,坚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制定印发《时效性工作清单》,梳理提出时效性工作27项,班子成员牵头挂帅,责任科室严格执行,定期汇报亮底晒单,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大力压减公文办理、督查督办、信息报送等工作时限,代拟公文审核时间压减至1天,批办公文办理压减至2天,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问题线索办理、《政务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压减至3天;配套文件制定不超过1个月,各类会议纪要当日成稿、3日内印发,会议审议通过文件2日内印发,逐项明确办理时限,倒逼流程优化、工作提效。

市纪委监委机关落实牵头责任推动见行见效,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市委办公室等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完善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为推进“三抓三促”行动确定了“计划书”和“任务图”。突出“快、严、深、实”,督促各级各部门立足实际、细化措施、靠实责任,紧锣密鼓启动行动,凝聚提能力、强执行、抓落实、促发展的强大合力。聚焦作风转变深入纠治“四风”,突出“转变作风促落实”,锲而不舍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开展纠“四风”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25个。重拳纠治“空、庸、推、拖、躲、假、虚、僵”等八类问题,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严肃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查处“四风”问题7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5人,处分4人。强化问责问效形成有力震慑,突出“问责问效促落实”,聚焦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开展监督,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99个,问责党员干部21人,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保持零容忍的震慑不变,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问题,目前,受理信访举报184件,处置问题线索200件,立案61件,处分48人。坚持守正创新激励担当作为,用好谈话函询等手段,常念紧箍咒、常打预防针,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党员、干部283人次,前两种形态占93%。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制定《武威市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容错免责八措施》,大胆容错免责,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大力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

市委组织部谋在深处抓部署,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结合组织部门工作实际,从5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工作措施,确定了推进“三抓三促”行动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实行全周期管理、清单化推进、闭环式运行,完善督促落实和跟踪问效机制,对各项任务进展情况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督导,确保“三抓三促”行动执行到位、落实有力。干在实处促提升,注重给“走不开”的干部参加培训的机会,选派50名经济工作一线领导干部,参加在厦门大学举办的首期招商引资助力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大力实施领导干部包联惠企纾困行动,由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分级包联1300户重点企业,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落实“六必访”要求,更好为企业经营和经济发展助力赋能。举行“春暖武威·就等你来”2023年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产业链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共有313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15316个,吸引1.8万余名求职者参会,线上参与省人社厅和市人社局直播带岗16.9万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5000余人,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落在细处激活力。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五个一百”行动,组织100名县处级干部赴知名院校培训、100名中青年干部进行集中培训、100名乡村党组织书记赴外观摩学习,评选100名担当作为好干部、100名干事创业好书记,研究制定《武威市担当实干好干部评选办法》《武威市干事创业好书记评选办法》,引导党员干部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干在先。

市发展改革委深化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大优化”,大力推行企业开办便利化、事项办理集成化、政务服务人性化,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在线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9.06%,全程网办率95.13%,实行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理,提供“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发挥职能,推动招商引资“大突破”,围绕7条重点产业链空白点、薄弱处,谋划生成240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清单。聚焦全市风光资源优势,谋划确定上、中、下游延链补链强链细分产业目录59项,确定招商引资目标企业66家。2月8日至9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浙招商考察,与浙能集团、运达股份、福斯特公司、爱康科技等4家企业对接洽谈,就联合打造甘浙产业园、零碳产业园、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加强调度,推动项目落地“大提速”,编制印发《2023年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清单》等4个项目清单,进一步压实责任,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截至2月底,275个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已开复工94个,完成投资13.15亿元,分别占计划的324%、130%。运用重大项目APP管理平台开展旬调度,通过“红黄蓝绿”标识适时预警提醒,实现项目及时跟踪、线上线下调度和实时监控。

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抓学习,在学懂弄通上下实功,组织开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三抓三促”行动轮训班,通过领导干部上讲台、专家学者讲理论、班子成员教方法、中层干部谈体会等方式,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和内涵要义,放大“三抓三促”行动实际成效。坚持抓落实,在工作谋划上务实策,树立“争”的意识、做好“早”的文章、创新“用”的方法,聚焦乡村振兴、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坚持谋在先、干在前,攀高比强、奋勇争先;不误农时抓好春耕生产,分解下达粮食生产面积240万亩、产量122万吨,市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大力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谋划创建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任务135个、新改建农村户厕1160座,有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抓服务,在科技行动中求实效,坚持把加快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作为“三抓三促”行动的实践内容,紧紧围绕春耕等重要农时和关键节点,以粮食生产、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为重点,举办农民培训班260余场次,培训农民及基层农技人员1.2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多份;组织开展农机供给、维修服务、技术指导,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784万元,检查农机维修网店36家,检修农机具6.7万台,培训机手、维修人员115万人次,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市生态环境局聚力优化服务,以绿色低碳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盯省列、市列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主动对接服务,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保障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及时落地实施。2023年14个省列重大项目中9个已取得环评批复,1个无需办理环评手续,4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75个市列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已办理环评手续66个,无需办理114个,完成率65.6%。突出科学精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天更蓝,精准管控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四类污染源,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聚焦水更清,坚持“水岸统筹、三水统筹”综合治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聚焦土更净,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聚焦地更绿,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倍增行动;聚焦河更美,以“五赋”(赋魂、赋文、赋美、赋能、赋制)“两转”(有名有责转向有能有效)“一打造”(打造全域美丽幸福河湖)为抓手,全面提升河湖保护治理能力。坚持以改促治,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组织对全市化工制药、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开展排查检查,共检查企业181家,整治隐患10个。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道路交通运输和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企业隐患排查整治,共整治隐患87个。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指导污水处理、粉尘治理、蓄热式焚烧炉等五类48家重点环保设备设施企业和化工园区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切实消除风险隐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