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威市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着力优环境、激活力,建平台、育主体,抓项目、强支撑,促转化、增动能,奋力推动科技创新驱动迈上新台阶。
聚焦体制改革精准发力,科技创新保障有力有效。加强政策保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召开全市强科技行动推进会议,印发《关于落实甘肃省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暨强科技行动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对强科技行动11项重点指标、64项重点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定期调度推进。各县区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印发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全力以赴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大突破、大提升。加强督促考核,将实施强科技行动列入2023年度市委重点工作清单和2023年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督查检查考核工作计划,将“科技创新”指标列入县域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强科技任务落实。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财政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奖补、资助、引资等多种方式,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保障强科技行动顺利实施。今年1月至4月,全市财政科技支出8261万元,是去年同期的6.3倍。完善科研机制,出台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科技揭榜挂帅制项目管理办法、企业创新联合体组建与运行管理办法等,构建更加高效的创新政策体系。加强科研单位创新能力建设,入库纳统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单位51家,纳统数量居全省市州首位。
聚焦创新平台精准发力,科技资源聚集更加强劲。借助外力引进创新平台,加强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常态化对接,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西北旱区农业高效节水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成立。中科院西北环资院、兰州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在武威市建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增强内力打造创新平台,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行业技术中心3家、工业设计中心9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众创空间3家,各县区均获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民勤县、古浪县获批省级创新型县区。挖掘潜力培育创新平台,出台武威市科技创新基地平台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重构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组织武威重离子中心申报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凉州区、天祝县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区,组织武威工业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一季度,甘肃银科思远创业谷孵化基地获批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聚焦创新主体精准发力,科技企业集群不断壮大。强化资金扶持激发活力,一季度,为27户高新技术企业、27户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落实奖补资金535万元,为甘肃重通成飞公司实施的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落实2023年项目资金100万元,为天祝宏氟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250万元,为普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争取省级企业创新联合体项目资金200万元。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编印《武威市科技创新服务指南》《武威市强工业、强科技行动扶持政策手册》,举办科技创新政策培训班,培训企业200多户。科技、工信等相关部门加强工作配合和协调联动,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据初步统计,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86户,占规上工业企业的40.7%,较上年增加15户、占比提升5.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3.33亿元,增幅51.3%。持续壮大科技企业集群,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0家、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3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73家。一季度入库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81家。
聚焦技术攻关精准发力,赋能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组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加大科技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今年以来,组织申报省级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7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6项、青年科技基金项目14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50项。一季度登记科技成果25项,完成技术交易额 6.52亿元。建立链长制科技服务体系,围绕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奶产业等7条重点产业链,建立健全链长制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下发科技揭榜挂帅制项目技术及成果需求通知,征集产业链急需紧缺技术开展研发攻关。实行企业科技专员制度,为6家企业选派省市高层次专家人才担任企业科技专员。推进科技特派员下沉服务,围绕“8+N”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结构,特聘17名高层次人才补充进入市级科技特派员队伍,全市科技特派员达到691名。组建“8+N”产业科技特派员专家小分队14支,各县区按照区分专业、均衡搭配、就近服务的原则,整合教科、农业农村、林草、卫健、水务等单位技术人员,精准选配科技特派员,结合“进百企入千户”科技服务活动,开展全产业链科技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活动95场次,服务村镇120多个,培训农牧民60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