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初秋时节,在民勤县双茨科镇辣椒育苗基地的温室大棚里,一串串色泽鲜艳的辣椒挂在枝头,仿佛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为推动辣椒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双茨科镇引进陕西保银丽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已建成的20座三代钢屋架日光温室基础上,扩建双棉帘全钢架日光温室12座。基地围绕“新品种繁育、新技术推广、新机械使用、新农人培育”功能定位,通过春季集中育苗、夏季培育新品种、冬季种植高原夏菜的轮作模式,逐步提升土地生产效益,不断扩大辣椒全产业链孵化基地规模。
“基地配备自动控温控水、水肥一体化、一键卷帘等智能设施,既省人力,又能保障育苗质量。”民勤县红叶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叶得琪介绍,基地主体建设和土壤深翻改良等工作现已完成,建成后年育苗量可达4200万株以上,全镇辣椒产业将实现本地育苗。
火红的辣椒映红了农民致富路。辣椒育苗基地规范化、规模化集中育苗,不仅能为农户节约成本,还有效解决了农户育苗难的问题。同时,基地聘用工人进行辣椒培育、管护、拣苗,让有种植辣椒意向的村民一边挣钱一边学技术。
“在基地务工每天能挣130元左右,还能学些技术,基地的活干完了还能自己种辣椒挣钱,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正像辣椒一样红火。”双茨科镇上东鹰村村民苏世民笑着说。
除了带动农户培育优质种苗,双茨科镇还按照“拆旧与建新相结合、扩规与增效并重”的思路,打破村社界限,新建三代全钢架日光温室182座。该园区以二分村为重点,辐射红东、三杰东等6个村,实现产业集中连片、统一标准、规模化发展。
“产业园实行 ‘分散+统一’模式,由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双茨科镇党委书记张军成向记者介绍,项目于4月上旬开工建设,部分大棚还在施工,计划9月上旬开始移栽,目前,人参果市场价每公斤在9元左右,每棚产量约15吨,预计收益可达13万元以上。
“这几年搭棚的效益很好,看着周边搭棚的人生活越来越好,我也很羡慕。”双茨科镇二分村村民马维智告诉记者,今年他也在产业园种人参果,镇上还邀请农技专家指导他们育苗定植、防治虫害,帮助大家降本增收。
大棚经济改变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如今,双茨科镇已建成2个日光温室产业园、超千座温室大棚,一座座大棚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