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一场雪,古浪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气温骤降。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横梁乡幸福新村村民张文良便急匆匆去了自家的羊肚菌种植温棚。
进棚望去,菌床排列有序,一株株羊肚菌从土层中探出独特的蜂窝状伞帽,散发着淡淡香气。
羊肚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20多种氨基酸,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真菌,味道鲜美,其营养价值极高,但野生羊肚菌太过稀少,人工种植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市场前景广阔。
把温度计插土里,再将保温帘拉起。忙活完,刚好十分钟,拔出温度计,温度合适,张文良悬着的心放下了。“羊肚菌娇气得很,温度太高菌苗会严重损伤;太低,又会进入休眠状态,停止生长。”
闲不下来的张文良又蹲在地头,揪掉微微发黄长势不佳的菌苗。“以前在山里种地,土坷垃里翻土疙瘩,现在种了羊肚菌,真正是沙窝窝里挖‘软黄金’。”
过去,张文良和丈夫住在古浪县古丰镇的大洼沟村,夫妻俩收入主要来源就是种植陆地蔬菜。2018年,一家人搬迁到位于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的横梁乡幸福新村。丈夫外出务工,张文良则在家中照顾老人和孩子。
2020年,村里来了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专家,考察调研黄花滩是否适合种植羊肚菌。
来的可是“中”字头专家,村民们纷纷围上去准备学两手。
“啥是羊肚菌?没听过。”“咱这戈壁滩除了茄辣西还能种其他东西?”
一听羊肚菌,大家伙又悻悻而归。
几天后,村干部发了通知,专家确定当地气候土壤适合种植,准备在幸福新村试种5座棚的羊肚菌,需要招聘管理员,月工资4500元。
工资可观,应聘的人却寥寥无几。“大家伙心里都没底。”张文良说,好多人网上搜了羊肚菌,发现单价高得很,万一管不好,赔都赔不起。
张文良不一样,她胆子大,跑去应聘。“人家既然专门来调研,说明确实可行,再一个,跟上专家也能开眼界学技术。”
羊肚菌种植是个精细活,温度高低、水多水少、通风强弱都会影响菌子的产量和等次。一般在9月底、10月开始撒种浇水,60多天出苗,差不多12月再浇水,然后数个20天左右,就可以收获采摘,正好和南方产区打个时间差,价格自然高。为了保湿,温棚里还有层齐腰高的塑料小拱棚,大棚包小棚,实现双层保湿的效果。
张文良跟着专家看,追着专家问,没过几个月,就把羊肚菌种植技术给学到手。
转眼到了2021年,试验棚的羊肚菌收获了。那年遭遇了强冷天气,冻坏一大批菌苗,但抢收的产量按市场行情,居然没有赔,还能小赚。
这下张文良彻底动心了。2022年9月,她决定自己干,承包12座大棚种植羊肚菌。县里对食用菌也有专门的鼓励政策,像张文良承包的大棚,一座就有6000元左右补贴,基本覆盖大棚流转费和菌苗采购费。
第二年,张文良的羊肚菌收获了,当时收购价1斤300多元,挣了34万。尝到甜头的她又追加投资,承包8座温棚,种植规模达到20座棚。
“别人进棚拿着剪刀提个桶整天钻棚里,我拿着温度计通好风,算准温度湿度光照度就成。”张文良笑着说,“活轻松效益高,老人孩子都能照顾到,家里车都买上了。快过年了,羊肚菌价格见涨,今年又是个红火年。”(记者甘曜毓 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