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宁静的古浪县西靖镇,银装素裹的屋顶和树枝反射出耀眼光芒。房屋错落有致,屋檐下挂着晶莹剔透的冰凌。孩子们穿梭在雪地间,堆雪人、打雪仗,脸蛋冻得泛红。
在西靖镇村集体经济产业园,饲养员何建庭正在给牛群添加饲料、饮水。
过去,何建庭一家住在古浪县南部高深山区的干城乡大滩村,靠着20亩山旱地生活。2019年,他搬进了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住上新房子,还应聘到西靖镇村集体产业园,1个月工资能拿3000多元。
“山里种地收入不稳定,入冬了还得想办法出去打工。如今在产业园上班,月月工资准时打到银行卡,虽然忙,但心里踏实。”何建庭说。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移民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促进产业振兴,近年来,西靖镇整合各类资金1.37亿元,建成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其中包括肉牛、肉羊、蛋鸡、种鸽繁育基地和饲料加工车间。目前产业园牛羊存栏量近2万头(只),鸡存栏10万羽,鸽存栏4.7万羽。
“哞哞,哞哞……”一头头毛色黄白、体躯丰满、肌肉发达的肉牛引起了记者注意。“这是西门塔尔肉牛,这种牛产肉性能良好,瘦肉多,脂肪少,且分布均匀。”技术员盛鼎甲介绍,在同等饲养条件下,西门塔尔肉牛比传统养殖的黄牛出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更好。
“咕咕,咕咕……”站在肉牛养殖场围栏边,就能听见不远处的种鸽繁育场里传来的阵阵鸽叫声。来到鸽舍内部,满眼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自动喂料机可以定时定量投喂,恒温恒湿的人工孵化设备里,鸽蛋整齐排列,不少雏鸽已经孵化出壳,毛茸茸的身躯充满了活力。
饲养员陆绪省拿着小本子,正记录鸽子的进食情况。他的手里还提着个篮子,揭开保温布,里面是七八个粉红色的鸽子蛋。
“别看鸽子蛋小,论营养价值,1枚顶上6枚土鸡蛋。”陆绪省是河南商丘人,有着10多年的养鸽经验,去年来产业园工作,今年春节也在西靖镇过。“虽然现在自动化设备很齐全,但养鸽子是个精细活,离不了人。”
发展农业产业,不像过去就是种几亩地、养几头牛羊,有条件的要通过扩大规模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我们引进了羊如祥种羊繁育基地、禾丰牧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全镇2600户农户发展自种自养产业。”古浪县西靖镇扶贫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俞国华介绍,产业园还提供就业岗位120个,在促进就业的同时,通过实训培养种养能手,提高科学种养技术,促进群众增收。“目前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搬迁前的近4倍。”
同时,西靖镇还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乡村建设、乡村发展等一批实事好事,广泛开展公益性岗位开发、“一老一少”关爱服务行动、垃圾污水免费清运、大学生助学金发放、文明股分红、健康西靖等活动,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记者甘曜毓 王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