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622300013930944B/2024-0270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 | 组配分类: | 政府文件 |
文件编号: | 发文日期: | 2024-05-30 | |
成文日期: | 2024-05-30 | 有效性: |
武政发〔2024〕16号
武威市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各处(室、局)、局各直属单位:
《武威市人民政府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建“丝路明珠”知识产权强市实施方案》已经武威市人民政府、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此页无正文)
武威市人民政府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5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威市人民政府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共建“丝路明珠”知识产权强市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甘肃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重大战略部署,共同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经武威市人民政府与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商一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河西走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战略定位,以共建“丝路明珠”知识产权强市为主题,以加力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县域行动,深入做好“五量”文章,着力构建“两擎牵引、五极迸发”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为主线,推动知识产权优势资源聚集,全面提升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服务能力,构建新时代知识产权工作新格局。
二、共建目标
经过5年时间,武威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省市共同推进知识产权强市联动机制运行更加顺畅,武威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知识产权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工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激励创新、保护创新作用更加凸显,知识产权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为武威产业振兴、新旧动能转换和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威实践新篇章。
三、共建任务
(一)聚焦“丝路明珠”城市建设,共同构建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新局面
1.合力共建高质量知识产权强市。以共建高质量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紧扣新时代武威创新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需求,集聚各方优势资源,合力强化知识产权政策、项目、经费、人才培养等资源投入,推动武威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有效落实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各项任务,为武威“丝路明珠”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知识产权支撑。
2.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结合“强县域”行动,大力支持民勤县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建设,积极鼓励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争创试点县区。通过政策扶持、经费支持、人才支撑等措施,推动各县区依托特色资源、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营造创新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保障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取得实效。
3.创新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建设。聚焦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实施知识产权强企五年计划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面向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和服务机构推行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培育一批国家、省、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的中小企业给予扶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专利导航工作,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共同打造新形势下产业融合发展新环境
4.完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建立知识产权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保护信息交流互通,开展各类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和案件协查,指导企业建立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培育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加强信息共享和人才交流。
5.加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援助机制、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快知识产权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培育。
6.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围绕历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高地建设,积极开展武威历史文化、景观遗迹、文明传承与创新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加强河西宝卷·武威、凉州贤孝、凉州攻鼓子、天祝唐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7.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和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机制。围绕甘肃(武威)国际陆港、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等对外开放平台和外经贸企业“走出去”活动,提供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
(三)大力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能,共同打造知识产权创新发展新动能
8.着力推动知识产权转化与运用。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大力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积极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推广试点探索,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服务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对接活动,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加速形成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
9.加大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探索适应河西地区发展需求的知识产权运用新模式新机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专项行动,建立专利权质押融资协调机制,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扩大专利商标混合质押、综合保险等综合金融产品规模,打造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一站式平台,帮助企业对接更多优质投资机构,拓宽投融资渠道,助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10.聚焦特色优势做优做强现代产业。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强工业”部署要求,围绕新能源、奶产业、特色农产品及食品、非金属材料、医药等五大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做强生态工业,聚力打造武威(凉州)工业园区、红沙岗能源化工工业集中区、武威国际陆港、重离子康养产业园、文化旅游大景区“五个增长极”,构建重点产业领域专利池,推动专利与标准融合创新,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知识产权协同运营,全面塑造集群发展竞争新优势。
11.立足资源秉赋打造特色医药制造基地。挖掘武威特药资源优势,坚持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路子,打造核技术、生物医学、先进制造等多学科多领域技术交叉综合发展示范平台,加快医疗装备产业发展,依托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重离子治疗系统优势,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放大重离子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各类知名药企和科研所的合作,围绕重离子基础研究、临床治疗、康复疗养等开发运用专利技术,形成重离子治疗肿瘤专利技术高地。
(四)加强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共同打造知识产权服务新优势
12.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市级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武威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品牌,建设甘肃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武威子站。积极开展专利供需对接服务,持续加强区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努力实现线上线下双渠道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量知识产权服务。
13.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武威市知识产权服务专区,实现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业务工作一站式办理。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提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支持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提供专利导航、专利预警、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等特色公共服务。探索开展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和商标品牌指导站标准化建设,支持开展个性化服务。发布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清单,推动服务事项规范化管理。
14.高水平推进知识产权区域合作。建立与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合作工作机制,加强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武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结合“金武一体化”建设,开展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转化运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工程,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
(五)强化特色产业品牌培育,共同打造乡村振兴新特色
15.加快实施商标品牌培育保护工程。围绕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以“8+N”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进一步加大商标品牌培育力度,有效促进商标品牌价值提升。积极配合开展《全省重点商标保护名录》推荐工作。支持武威市博物馆开展文物及文创产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持续优化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商标品牌指导站服务,着力打造一批高知名度的地方特色产业商标品牌。
16.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围绕稳粮、强果、优菜、兴畜、促特色,推进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融合发展,推进“一区一品”“一区多品”等多类型示范区建设,打造地理标志保护高地,提升“民勤羊肉”“民勤蜜瓜”“天祝白牦牛”“天祝藜麦”“凉州黄白花牛”“古浪红光头小麦”“古浪香瓜”等品牌影响力,助力区域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17.加快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推进“地理标志+”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地理标志特色质量溯源体系、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挖掘地理标志保护资源,建立资源目录,加强地理标志品牌运营,突出地理标志品牌特色,强化品牌推广运用,加强地理标志产品展示、品牌推介、文化传承,打造地理标志名片。强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监管,加快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步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作会商。武威市人民政府与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协作会商机制,加强协调沟通,研究部署重大合作事项。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协商重大合作事项,总结和部署有关重点工作。双方原则上每1—2年共同研究制定出台细化工作要点,扎实有序推动强市建设任务落地见效。
(二)强化条件保障。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支持武威市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在资源布局和扶持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为知识产权强市提供多元支撑。武威市加快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综合运用财税、投融资、机构建设、人才培育等相关政策,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经营保障机制、机构保障体系和人才供给体系,推动相关专项资金和专业人才向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各项任务倾斜,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各项任务提供政策保障和人才、经费支持。
(三)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省、市、县三级协同推进,优化局、市联系沟通机制,省、市两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定期沟通情况,共同研究知识产权有关工作重点。武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对知识产权强县联系指导,建立强县联系指导机制,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工作条件保障和人员能力提升,落实好省、市相关具体任务。双方共同对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重点任务进行跟踪督办,及时发现典型、总结新模式、探索新机制,形成典型案例,力争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
武威市人民政府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共建“丝路明珠”知识产权强市实施方案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