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协同”,农特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近日,记者采访了凉州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彬德。他说,近年来,凉州区锚定农业强区建设目标,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聚焦“土特产”文章,加快产业振兴,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一是抓规模。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2024年底,全区日光温室达13.7万亩、瓜菜种植面积47.26万亩,产量215万吨。设施瓜菜生产规模和产值稳居全省县区首位。畜禽饲养量达1235.7万头只,奶牛存栏5.86万头。推进食用菌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食用菌产量达7万吨。
二是抓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级蔬菜产业集群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奶业)1个、国家产业强镇2个,建成发放镇、武南镇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双城华中农业等万亩露地蔬菜基地,韩佐镇、新华镇等食用菌产业园,亚盛田园牧歌、沁纯农业2个万亩高端饲草基地,优然牧业等3个万头奶牛养殖基地,牧原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健农福欣年出栏15万只育肥羊养殖基地等绿色种养基地。
三是抓品牌。借助“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字招牌和“甘味”影响力,初步构建起了以“甘味”“凉州农鲜”公用品牌为引领,绿色、有机认证品牌为支撑,企业商标品牌为基础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实现了从“凉州农产”向“凉州农鲜”的转变。“凉州农鲜”被评选为“最具影响力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凉州黄白花牛肉”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四是抓延链。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着力打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奶产业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争取政策支持大型奶企稳定规模,持续推动奶产业产、加、销集群发展。引进楚汉润峰、华中农业等建成板蓝根青菜、水果青菜等高端露地蔬菜基地,提升了蔬菜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引进建设托佩克3万头种猪场,泽源翔GMP生猪屠宰线,生猪产业成为全区链条完备、技术水平最高的特色产业。
五是抓效益。坚持小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相协调,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充分发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农带农作用。引导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户开展契约型等合作,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共同发展。
下一步,凉州区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记者王瑾 秦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