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基层首诊制度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医疗格局正经历着深刻变革。越来越多患者的就医选择从扎堆大医院,逐渐转向家门口的基层医疗机构。这一转变,不仅极大地缓解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就诊压力,更为基层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凉州区黄羊镇中心卫生院,便是在这一制度推动下,发生显著变化的典型基层医疗机构之一。
为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方位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凉州区黄羊镇中心卫生院在硬件与软件设施方面双管齐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近3年来,卫生院陆续斥资约1000万元,添置了胸腔镜、CT机、麻醉机等一系列先进设备。这些“新成员”的加入,让卫生院的诊疗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以往,许多复杂的检查和治疗项目,患者不得不长途跋涉前往城里的大医院。如今,随着先进设备的入驻,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完成。患者家属何志说:“以前做个CT,得早早坐班车去城里的医院,挂号、排队。现在好了,咱卫生院有了CT机,几分钟就能做完,省时又省力。”
在大力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卫生院深知人才是医疗事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因而在软件建设方面,尤其注重人才队伍的打造。为吸引和留住优秀医护人才,卫生院积极作为,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福利待遇。除了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资,还在工作环境、生活保障等方面不断优化。同时,为医护人员精心搭建成长平台,定期组织各类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从院内的经验分享会,到邀请行业权威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再到选派医护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让医护人员得以紧跟医学前沿动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凉州区黄羊镇中心卫生院外科主任魏庆表示:“随着基层首诊制度的逐步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单位的投入。现在在卫生院工作,薪资待遇越来越好,学习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动力留在基层医院,守护乡亲们的健康。”
数据显示,我市基层就诊率已连续五年位居全省首位。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我市大力发展县域医共体,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不懈努力。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基层医院能与上级大医院快速对接。遇到疑难病症,基层医生可迅速借助平台与大医院专家远程会诊,为患者精准制定诊疗方案,实现双向转诊。这既避免患者盲目涌向大医院,又保障危急重症患者及时获得更高级别的救治。
黄羊镇中心卫生院的转变,绝非个例,它仅仅是我市实施基层首诊制度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基层首诊制度的有力推动下,我市众多基层医疗机构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当地百姓的健康一路保驾护航。( 记者王雁 金赚)